飞瞰塔城 向新而兴
2025-05-25 09:34:18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航拍新疆·走进塔城】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5月的塔城阳光明媚,万物勃发。
当下,塔城正加快推进丝绸之路开发开放试验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宜居宜业生态优美全域旅游区、资源转化攻坚加速发展区、兵地融合发展边疆治理先行区“五区”建设。
5月20日至23日,“新疆农信·农商银行”航拍新疆大型全媒体采风团走进塔城地区。从巴克图口岸外贸物流发展的蓬勃之势,到库鲁斯台草原的暮色金辉;从老风口风区的风电矩阵,到新疆塔城(托里)绿碳智算产业园区的规划蓝图……采风团用无人机镜头记录下这片土地的发展新貌。
今年一季度,塔城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85.09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位居全疆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9%,总量排名全疆第三;落实执行企业投资项目122个,投资总规模1112.56亿元,到位资金75.96亿元,同比增长136.06%,其中,疆外到位资金61.03亿元,同比增长193.29%。
开放潮涌
5月20日上午,采风团飞手的无人机悬停在巴克图口岸上空,清晨的阳光中,满载中国产的日用百货、机械设备、果蔬等货物的货车在智能化查验通道间有序穿行。
“和往年排着的长队相比是不是觉得有点冷清?”塔城海关监管科副科长王璇笑着说。
乌鲁木齐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巴克图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2.9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进口货运量8.6万吨,同比增长71.4%;进出境运输工具21766辆次,同比增长77.1%。出口量未减,“长龙”为何难觅踪迹?
“现在,5秒就抬杆了。”新疆盛大兴泰商贸公司库区负责人徐雄智站在查验区边缘,手指划过手机屏幕上的电子运单,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过去人工验单要半小时,现在我们用APP提前申报,填写信息,实现无感通关,效率大幅提高。”他身后,一辆装满水果的货车正通过自动化货检扫描系统。
“我们指导企业用好‘单一窗口’等无纸化办公系统,实现大部分业务网上办理,企业工作人员不用到场就可完成手续办理。”王璇介绍。
无人机镜头转向两公里外的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先行发展区(以下简称“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长满芨芨草的荒滩,风起时,枯黄的草随风起伏。如今,塔吊林立,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截至今年一季度,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已累计完成投资93.38亿元,入驻企业132家。
位于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进出口贸易物流园项目(一期)的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生物胶原蛋白肠衣项目工地尤为醒目,100余名工人正围绕拔地而起的巨大厂房框架紧张施工。这片占地200亩的园区,未来将年产11亿米肠衣,带动周边农牧民年增收超千万元。“从项目落地到破土动工,只用了45天。”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风控总监方定科介绍。
一边是口岸以“无感通关”刷新效率,一边是塔城试验区先行发展区以“塔城速度”集聚产业……这些无不是塔城地区深入推进“丝绸之路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生动注脚。
暮色渐浓,口岸依然灯火通明。塔城以“丝绸之路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纽带,正将“通道经济”升级为“产业经济”,每一次电子抬杆的起落、每一束焊接厂房的火花,都是边疆迈向开放前沿的坚实足印。
产业竞发
5月22日,无人机盘旋在托里县老风口上空,昔日“风吹石头跑”的荒滩上,上百台巨型风车依次排开,银白色叶片在劲风中划出流畅弧线。这片曾被称为“魔鬼风区”的戈壁,如今已成为绿色电力“粮仓”,是塔城地区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支点。
托里县规划风电和光伏总容量达2180万千瓦,其中风区规划装机容量1660万千瓦,已建成并网发电新能源装机140万千瓦,在建风电规模536万千瓦。
“项目于今年3月底开工,计划年底建成投用。项目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托里县新能源事业注入强劲动力。”5月22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塔城地区托里县50万千瓦风电项目经理潘强说。
在新疆塔城(托里)绿碳智算产业园区施工现场,吊车长臂挥舞,密和(新疆)数字集团有限公司的大模型训练工厂主体已封顶。“占地68亩的项目正在进行内装,规划承载23000P智算规模。”该公司董事长岳飞彪指向隔壁工地,“园区一期200亩算力核心区规划入驻20家企业,总算力规模达66000P,全部投产后年耗电量相当于30万户家庭的用电总和,而老风口的风电将以0.32元/度的价格为我们‘喂饱’服务器,相比传统能源地区,仅电费每年就能节省2000万元以上。”
地上“风”景无限,地下矿藏万千。塔城地区已发现10大类73个矿种,钼、铬资源量居全疆第一,铜、盐居第二。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塔城以“5+2”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全力推动资源高效转化。
在矿产领域,塔城地区成立全疆首个地州级绿色矿业产业集群联席会议,去年完成2个金矿、6个石灰石矿、4个煤矿整合重组,并改扩建一批矿山。今年,塔城地区重点推进苏尢河钼矿、铁厂沟一号、齐求三号外围金矿等10个探转采;推进包古图铜矿、金嘉怡金矿、红山煤矿等10个采转投;采取增储一批、整合一批、清理一批的措施,完成30个“小小矿”整治,扩大金、铜产能100万吨/年。新能源方面,塔城坚持规划引领,完善电网结构,打通消纳堵点。今年塔城地区有18个在建新能源项目正在高效推进中,总投资达439亿元。
延链补链强链,塔城正加速让地上的风光、地下的矿藏,共同成为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绿韵流芳
当无人机镜头掠过塔城大地,全国第二大连片平原草原库鲁斯台草原的葱郁与被誉为“亚欧万花园”的巴尔鲁克山风景区的绚烂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生态为基、宜居为底、旅游为翼”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塔城地区为打造“宜居宜业生态优美全域旅游区”,以生态修复为起点,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产业融合为纽带,在保护与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塔城的“宜居宜业”,首先源于对生态环境的守护。库鲁斯台草原面临退化危机,塔城地区以“水土草畜双平衡”为核心,实施系统性修复工程,关停190眼机电井压减地下水开采,引洪3100万立方米灌溉23万亩草原湿地。通过实施草原围栏87.36万亩,补播改良2.1万亩,使草原植被盖度提升1.39%。
在巴尔鲁克山风景区阿克乔克草原,科技管护网织就生态屏障——6路18个视频监控、8个高空云台24小时监测,护林员通过手机APP巡山,配合封山禁牧、轮牧休牧制度,这片“亚欧万花园”重现“花渐浓、草渐密”盛景。
数据显示,塔城地区森林覆盖率已达15.15%,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远低于国家标准,生态底色愈发厚重。
“宜业”的活力,更源于生态价值的多元转化。
塔城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柴红华介绍,近年来,塔城地区以旅游为引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在库鲁斯台草原推出湿地观鸟、草原骑行等生态体验项目,巴尔鲁克山风景区免费开放后,G219线串联起9个“花经济”村庄。
“我们还针对跨境旅游团组推出‘90秒快速通关’政策,联合旅行社打造了‘库鲁斯台草原+巴克图口岸+阿拉湖’精品跨境线路,让塔城成为游客‘从这里开启中亚之旅’的首选目的地。”柴红华说。
一季度,塔城地区累计接待游客680.5万人次,同比增长21.2%;实现旅游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5.3%。
如今,无人机镜头下的塔城,既是牧草丰茂、飞鸟翔集的生态家园,也是民宿错落、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绿色正成为塔城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