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蓄力前行——伊犁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03-13 08:45:58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建校70多年来,伊犁师范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品正学实”校训,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初心如磐、使命不怠,扎根边疆、躬耕不辍,为社会培养输送7万多名各类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被誉为“天山脚下人才摇篮,伊犁河畔教育名校”。
伊犁师范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4月的省立伊犁专科学校,1953年更名为伊犁师范学校,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定名为伊犁师范学院。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伊犁师范大学,确立了“以师范教育为主,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办学总体定位,明确了建设“扎根边疆、服务边疆的新时代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
2023年,伊犁师范大学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新一届领导班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尽显实干担当,绘就蓝图,开拓创新,事业迈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
伊犁师范大学党委始终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2023年以来,该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扣主题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坚持聚焦目标要求,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主题教育各项任务,切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伊犁师范大学以“自治区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活动为契机,打造“伊师党旗红”基层党建特色项目,初步形成“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格局。4个党支部被命名为首批自治区高校“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示范点,6个基层党建工作案例入选《新疆高校党建优秀案例100篇》,在自治区高校党建技能大比武中获得团体二等奖。
伊犁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一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深化共青团改革,调整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成立校友会,持续推动群团工作提质增效。
立德树人 守正创新
为进一步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伊犁师范大学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三全”育人提质创新,推动校内外交互联通的“大思政课”建设;精心打造“思政校园”,坚持建好用好“三园两廊三基地一云端”平台。入选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的该校师生解说团,累计宣讲245场次、覆盖近5万人次。
伊犁师范大学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大力实施“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工程”。该校教师杨栋艳获得全国青教赛思政课专项组二等奖,实现教学竞赛历史性突破;思政通识教育基地入选自治区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我为祖国守边防”社会实践团队、大学生解说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分别获得2023年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优秀品牌项目称号;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获得“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3年4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结对共建启动仪式在伊犁师范大学举行。该校结合学校特色优势,切实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和师范生综合技能培训中心作用,建立健全大中小学师资培训、听课评课、教研交流、集体备课等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好“大手牵小手”工作机制,培养一批品正学实、本领过硬的中小学思政教育师资队伍。
伊犁师范大学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生为本,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文化润疆。2023年,该校入选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自治区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基地”,并获得2023年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人才立校 提质增效
2023年,伊犁师范大学多措并举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育结合”持续发力,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显著。
获批“天山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天山英才”计划教育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3人、“天山英才”三农骨干人才2人;获批自治区2023年度“天池英才”引进计划人才项目20人,其中特聘教授10人、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博士8人;获批2023年度“智力援疆创新拓展人才计划‘小组团’援疆团队与柔性援疆专家”人才项目——“小组团”援疆团队6个,柔性援疆专家人才28人。
同时依托对口援疆资源,积极推进校际合作。该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柔性引进专家人才96人。
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成效显著。伊犁师范大学通过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保障高层次人才待遇。202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0余人,在职教职工通过各类计划攻读博士学位27人,人才引进和培养规模创历史新高。
该校被教育部列为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第四批试点高校,招募首批银龄计划教师20人。
学科赋能 激活动能
近年来,伊犁师范大学大力发展工科专业,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和伊犁州“8+1+1”产业集群建设,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多次召开协调会、专题会,研究制定《伊犁师范大学“新工科”专业建设方案》,主动推进前期各项工作,在2024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中新增工科招生计划3330人。
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伊犁师范大学整合成立了融媒体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6个学院,新增6个工科专业。扎实做好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翻译等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积极推进申博工作,研究确定了申报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工作目标。制定申博实施方案、成立申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申博工作机制,开展5轮论证会,统筹推进申博相关工作,着力突破申博短板弱项。
同时,该校积极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强化资源保障,持续加强对3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聚焦内涵 彰显特色
伊犁师范大学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2023年,该校获批3个本科专业,持续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机制,现代生物产业学院获批第二批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通过协同提质计划,有4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6名教师开展访学,派出48名本科学生开展联合培养。
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调整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伊犁师范大学持续强化师范专业技能,打造全疆一流高水平师范生综合技能培训中心。该校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87项,其中国家级20项,1人获得第四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特等奖,参加第三届新疆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49名师范生全部获奖。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完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截至目前,伊犁师范大学获批教育部学位中心主题案例1个,2个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4门课程获批自治区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获批自治区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2项,获批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1个,13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教师在全国“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
持续推进高质量就业。伊犁师范大学开设了公共课程专业能力提高班,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持续营造优良学风,本科生考研率逐年提升,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近3年考研录取率达60.5%;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4840余人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44项,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自治区级45项;组织大型双选会3场、招聘会88场次,走访企业单位240家,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89.4%。
科研强校 寓教于研
2023年,伊犁师范大学围绕“一个完善”“两个巩固”“三个提高”“四个促进”,不断提升科研水平。
持续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修订《伊犁师范大学科研绩效激励办法》等9项制度,鼓励全校教师申报高级别项目和产出高水平成果。2023年,该校全年科研经费达5475.7万元;学校申报项目1200余项,获批厅局级以上项目14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社科基金5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获批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经费2654万元。
新增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科研平台,科研平台达37个。全年发表科研论文1058篇,其中SCI收录49篇、EI论文23篇,CSSCI论文18篇,CSCD论文42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提交咨政报告59篇,申请专利32项。论文总量同比增长85%,高质量论文数量同比增长39%。
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获批自治区首批产学协同育人项目9项。促进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人才成长、平台发展,开展各类学术讲座267场次,承办学术会议20余场,其中承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霍尔果斯论坛—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高端学术研讨会等会议在业界反响较大;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横向科研项目34项;该校学报被评定为“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入库期刊。
成绩鼓舞人心,事业催人奋进,目标引领前行,实干成就未来。2024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新要求,伊犁师范大学将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因势而谋、乘势而上,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服务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申博和“新工科”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向办好新时代高水平师范大学目标迈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文/图由伊犁师范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