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漫笔丨读书,能更好地驾驭AI
2025-04-23 10:44:5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在AI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书。无论是为了应对AI时代的挑战,还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精神成长,读书都该是一种始终秉持的生活态度
侯辉
有了AI为什么还要读书?不久前,武汉一位高三数学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使唐僧成为唐僧的,并不是那卷经书,而是取经的路”。这个答案正是对AI时代读书价值的精准注解。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AI似乎无所不能:诗歌文章一键生成、海量文献迅速检索,创作“信手拈来”,阅读变得“简单”。在效率至上的AI时代,有人开始失去阅读的耐心和习惯。读书,这种缓慢而传统的行为,也与一些人渐行渐远。然而,一个真相必须要认清,那就是AI可以给你答案,但无法给你智慧。
读书,能让我们在万物皆可AI的浪潮中,保持清醒,做那个不被算法定义和信息裹挟的自己。
当今的信息茧房,正在加剧认知窄化,很多人逐渐丧失对异质观点的包容力,变成所见皆是认同,所闻尽是附和。而读书,特别是深度阅读和系统化阅读,却能让我们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训练我们深度思考的方式,构建自己独属的知识框架,这也是立足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就能提升信息的判断力和甄别力,从而抵御情绪化表达的无序洪流,超越碎片化信息的认知局限,最终跳出算法的桎梏。
读书,能让我们以扎实的知识体系,培养出AI不可替代的认知力,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力。
AI的创作本质是对既有信息的模式化重组,看似对仗工整的诗句,文采斐然的文章,实则是对旧有内容的模仿与整合。AI虽能堆砌辞藻,构思情节,却无法企及曹雪芹“满纸荒唐言”的血泪哲思,难以道尽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尽悲伤。在《百年孤独》开篇,梅尔基亚德斯带来的磁铁成为马孔多的奇迹,这个隐喻或可对应今日的AI时代:技术带来的片刻震撼无法替代精神世界的构筑。
书籍,承载的不仅是文字符号,更是作者的生命体验、情感共鸣与思想结晶,这些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火种,是机械的代码永远无法复制的。因此,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我们真正理解世界、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无论世界如何改变,这一点永远不会变。
讨论读书的必要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AI的出现,为这个老话题赋予了新的视角。尽管AI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但书籍作为人类智慧传承的重要载体,始终散发着独特魅力。读书的价值,也绝不会因为技术进步而减弱,反而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因为它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个思考、内化和创新的过程。正如毛姆所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AI时代,这座“避难所”的价值更值得珍视。
在AI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书。无论是为了应对AI时代的挑战,还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精神成长,读书都该是一种始终秉持的生活态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AI时代保持清醒与独立,真正获得精神的自由与滋养。
最后,再次以狄金森的《一本书》结束话题:没有一艘舰船/能像一本书/带我们遨游远方/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诗行/如此欢跃飞扬/即使一贫如洗/它也可以带你走上/无须路费的旅程/这辆战车/朴素无华/却载着人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