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 党在新疆100年·红色基地巡礼⑳】101窑洞遗址:条件那么艰苦 信念那么坚定

2021年06月26日 10:07:4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101窑洞遗址。 聂梦婷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盖有军 通讯员聂梦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6月19日,记者走进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的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101窑洞遗址展览馆的院落,一幅巨大的毛泽东画像映入眼帘。画像两侧写的,便是毛泽东名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这句词。

  在101窑洞遗址展览馆的院落中,红砖路、铜雕像和一座座饱经风沙洗礼的窑洞,静静地承载着岁月沧桑,也迎候着一批批参观者。

  窑洞是遗址的建筑主体,也是参观的主要部分。其中,一部分窑洞翻新后,以现代化的展馆形式面向参观者开放,清晰再现了老一辈石油人艰苦拼搏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另一部分窑洞则保留了原貌,土坯墙历经风蚀,犹如刻写着历史。

  “我是一名‘油三代’。”冯雪是101窑洞遗址展览馆的讲解员,因为家里三代都是石油人,让她对窑洞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怀有特殊的情感。

  走进窑洞构成的展览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都在讲述着克拉玛依石油人的奋斗史,也在告诉人们:“一滴石油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

  1956年,白碱滩区域第一口油井——65号探井出油;1960年,采油二厂因油而生;1978年,采油二厂原油年产量突破200万吨,跻身当时全国十大采油厂之列;1987年,采油二厂原油产量达历史最高的266万吨;2020年,采油二厂原油产量累计超一亿吨。

  101窑洞则是在这场征程的初期建设的。101窑洞建于1964年,成为当时油区300多名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基地。直到1972年,采油队才从窑洞搬至采油二厂新的工作和生活基地。

  冯雪说:“那是我爷爷奶奶经历的岁月,我曾听他们讲述过。如今,我成为展览馆的讲解员,才真切感受到,他们那个年代的工作生活是那么艰苦,他们的信念又是那么坚定!”

  冯雪说,窑洞遗址的每一处场景都深深感染着她,让她提醒自己努力做好讲解工作,把这份沉甸甸的历史分享给更多人,共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指着展厅墙上贴着的一幅幅黑白图片,冯雪一一介绍着图片里记录的故事——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有志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五湖四海来到克拉玛依,投身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

  “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是希望”——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升国旗依然是油田里不可或缺的仪式。荒漠中高高飘扬的国旗,彰显着新中国光明的前景。

  “热血融化冰雪”——记录了老一代石油人战天斗地,凭着铁人精神,在恶劣条件中创造奇迹的英雄壮举。

  ……

  一幅幅黑白照片,背景里有沙漠、帐篷、窑洞,但石油人的脸上是笑容、希望和满足。正是凭借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凭借不屈不挠的决心,凭借踏实肯干的热情,他们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窑洞遗址院落的外墙上,“石油工人心向党”几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在窑洞里,则是这句话的最真实体现——每间窑洞的墙壁上,都挂着毛泽东画像;一本本《毛泽东语录》,是当时老一辈石油人爱不释手的读物。

  “如今,这里早已没人居住,但依然屹立着的窑洞犹如老一辈石油人坚强的脊梁,承载着爱党爱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成了今天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再立新功。”冯雪说。

  参观指南

  101窑洞建于1964年,位于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以西3.5公里处。目前,101窑洞遗址是新疆油田公司保存较为完好的石油工业文物之一,建筑面积8886平方米,有藏品298件。101窑洞遗址真实反映了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初期,石油工人战天斗地、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如今,101窑洞遗址已成为以石油工业为题材的原址性纪念馆,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 赵静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