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Young㊺丨追梦十年·锔瓷来了!“90后”女孩匠心独运 化残为美

2022年03月22日 16:00:0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萌萌

  在锔瓷匠人颜鹏力的工作室里,钳子、镊子、电钻、锤子等工具整齐摆放在工作台上。很难想象,这位兰心蕙质的“90后”姑娘和它们打交道已近十年了。

颜鹏力(左)和王振海。颜鹏力供图

  在白炽灯光下,伴着敲敲打打的声响,颜鹏力的动作行云流水,找碴、对缝、细绳绑定、剪铜做钉、定点钻孔、锔钉抛光……24道工序,一只破碎的黑釉茶盏“涅槃重生”。

  民间有句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锔瓷。“锔瓷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锔子’修复起来的技术。其有粗活和细活之分,以前的‘锔瓷匠’都是走街串巷,锔锅、碗、盆等民间生活用品,这便称为粗活。而细活所用工具更加小巧精致。”颜鹏力介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锔瓷是一门古老的手艺,古代多在达官贵人中流行,逐渐形成一门技艺。在北宋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里就有相关场景的描绘。

  与锔瓷结缘,对颜鹏力来说纯属偶然。

  “2014年,我从一篇文章里看到了锔瓷技艺,被文章里修复的瓷器吸引,它们太美了,便开始寻找这方面的手艺人。后来,我在央视节目里认识了国家一级雕刻大师、锔瓷匠人王振海,便前往北京拜师学习锔艺。” 颜鹏力说。

  锔瓷是一门细致的手工活,以紫砂壶为例,有的壶壁仅1毫米,锔钉眼的深度要控制在壶壁的二分之一,这种精确到毫米的工作,完全靠个人手感,用力稍欠,深度不够,锔得不结实;用力稍大,壶壁钻透,茶水会渗出。这意味着,锔瓷每一步操作都考验着匠人手头功夫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颜鹏力跟随老师学艺。颜鹏力供图

  学艺归来后,为了锻炼技艺,颜鹏力的身影出现在乌鲁木齐市各古玩瓷器市场。“我每隔几天就从摊贩手里收一些破碎的瓷器,回家练手,锔瓷没什么捷径,熟能生巧。”颜鹏力说,最初,她经常连续一两个月苦练一种工艺。

  2017年,自治区组织非遗研培项目培训,非遗传承人分批次前往广州、上海、苏州等地学习交流,颜鹏力成为其中一员。

  “在景德镇学习时,我看到了最古老和最新潮的艺术品,开阔了眼界,也更坚定了锔瓷这条路。”颜鹏力说。

  颜鹏力修复的第一件作品放在收藏柜不显眼的位置,紫砂壶壶口缺失了一块,金属薄片恰当地镶住瓷器口沿,这是她花了半个月才修复完成的,用的最常见的锔瓷手法,金属薄片经过多次淬火压实内外边,紧密与壶口结合,几十次下来,她的手都磨出了茧。

修补好的紫砂壶。颜鹏力供图

  在颜鹏力看来,锔瓷是“缝补生命,修复艺术”的技艺。一次,一位阿姨带来一把断了的汤匙要求修复。颜鹏力劝对方不要修了,东西很常见,不值得。但对方坚持,“汤匙是她丈夫生前的贴身物品,无论如何都要修好,留作纪念。”

  残破的茶壶被一颗颗锔钉固定后焕发新生,豁口的茶杯上一朵小花“镶嵌”更添美感……8年间,像这样经历蜕变和重生的残碎器物,颜鹏力共锔过数百件。她说:“很多时候,锔瓷不只是修补瓷器,而是纽带,把瓷器与传递的情感联结起来。”

锔瓷技艺用于现代饰品。颜鹏力供图

  “政府组织我们多次前往南疆采风,我发现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里的攥花,很适合融入到锔瓷中。”颜鹏力说,传承手工技艺,推动中华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我是政府大力支持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受益者。”颜鹏力说,近十年来,政府不仅每年提供补助、开展培训,还通过举办非遗保护周、非遗进景区、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非遗巴扎等活动,为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搭建交流互鉴、宣传推广平台。她还通过开设培训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免费为近千人进行培训,传承技艺。

经过多道工序,破碎的瓷器“涅槃重生”,焕发出新活力。颜鹏力供图

  2016年,颜鹏力成立了新疆玩玩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锔瓷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利用锔瓷技艺创作出一些文创产品。“我们的产品,在全国40多家直营店有展销,还通过政府搭台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走上国际舞台。”颜鹏力说,锔瓷这项传统工艺正绽放出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 王昕冉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