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大院:欢声笑语故事多

2022年07月11日 00:29:2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共度古尔邦节】

7月9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立井北社区举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秦鹏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红萍 实习生 杨了了

  “欢乐的音乐响起来,我就禁不住想跳舞。平时大家在院子里跳广场舞,今天专业演员为我们表演,过节的氛围更浓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立井北社区民族团结大院居民麦尼沙·阿不力孜开心地说。

  7月9日晚,民族团结大院里热闹非凡,由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组织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正在进行中,台上的歌舞表演一个接着一个,台下的居民不时发出阵阵喝彩声,欢声笑语中,还不忘和邻居聊聊家常。

  “我做了些饼干和好吃的,明天拿些给您尝尝啊。”居民阿依古丽·牙生对张玉翠说。82岁的张玉翠老人精神矍铄,她已经在这个小区住了40年,大儿子过世后,她照顾着从小瘫痪在床的二儿子,虽然生活不易,老人却乐观积极,邻里关系和睦友好。“好,我明天就去给你拜年。”张玉翠笑呵呵地答道。

  社区干部和居民知道张玉翠的情况,对她格外关注,张玉翠也在他们的帮助下生活得越来越好。“有啥事,在院子里招呼一声就有人来帮忙,生活在这里咋能不舒心?”张玉翠说。

  “我们大院民风淳朴,平时邻居之间会结对子,认亲戚,互相走动,互相帮忙。”57岁的阿依古丽·牙生在民族团结大院生活6年了,她非常喜欢这里相互帮助、亲如一家的氛围。“大院里每个人都很热心,愿意帮助人。你看这位代大哥,自己做装修,也顺便给大家做好事,谁家有个维修、安装的活,他顺手就给做了。”阿依古丽·牙生指着同桌的代红军说。

7月9日晚,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立井北社区团结大院居民阿依古丽·牙生(左)和 张玉翠老人在一起聊天。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红萍摄

  59岁的代红军1993年来到新疆务工,一直租住在立井北社区,一转眼30年过去了,他早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单元楼里扶手坏了,他去修,怕楼上老人上下楼跌倒,他会在墙壁上焊上扶手。“在这里生活久了,感觉谁也离不开谁了,自然而然就会把别人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代红军说。

  麦尼沙·阿不力孜说:“我家里灯泡坏了,柜子门掉了,找代大哥帮忙,他从来都是随叫随到,就像自家哥哥一样。”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立井北社区党委书记皮跃介绍,这个民族团结大院就是立井北社区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社区一直努力打造民族团结、居民富裕、社会安定社区,选树了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实现行行有典型、层层有示范、处处有标杆,引领带动社区居民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活动。“目前,辖区共有各级民族团结示范户119户、示范楼栋2个、示范单元2个,民族团结大院(小区)1个。”

  在民族团结大院里,随处可见结伴纳凉、聊天、散步的居民,大院里那些互帮互助的身边人身边事,也是居民们聊天时津津乐道的话题。41岁的吾斯曼·喀斯木尽心尽力照顾83岁的马魁禄老人,现在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好了;佐然木·麦麦提为楼里的老人买菜、买米、送饭,多年没有间断过……

  “如今小区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这个老旧小区有了新物业公司,所有的楼栋都做了外墙保温,小区的绿化也越来越好了。”阿依古丽·牙生说,“各民族相亲相爱,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发生,大家互帮互助,日子越过越幸福!”

7月9日晚,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立井北社区团结大院居民代红军(左)和阿依古丽·牙生同桌畅聊。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红萍摄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范国斌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