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含量足 销售渠道畅 经济效益好

天山南北冬日大棚绿意浓

2022年12月09日 10:09:5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12月4日,和田地区和田市吉亚乡塔吾阿孜村村民季发全的蔬菜大棚里,半个月前移栽的莴笋菜叶碧绿,长势喜人。

  季发全2019年承包了村里的35亩地,建起温室大棚。几年来,他不仅自己发家致富,还主动给乡亲们传授种菜技术,带动大家一起增收。

  “在乡里技术员的帮助下,我的蔬菜大棚采用标准化种植技术,这一季莴笋上市后,预计收入15万元。”季发全说。

  入冬以来,我区各地设施农业基地蔬菜丰收,销售顺畅。近年来,依托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各地设施农业建设不断提质升级,温室蔬菜大棚科技含量足、蔬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2月7日,在哈密市伊州区陶家宫镇陶家宫村,村民蔡永奎来到崭新的智能化日光温室大棚里采摘辣椒和黄瓜。

  “这是新大棚里的第二茬菜。”蔡永奎说,今年8月底,温室大棚主体建设完工,9月28日栽苗,10月28日第一茬菜上市,“两座大棚头茬二茬菜预计总产11吨,一采摘就直接进入批发市场,已经卖了五六万元。”

  陶家宫村是伊州区蔬菜种植基地之一。今年,伊州区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在陶家宫村新建了43座智能化日光温室大棚。陶家宫镇副镇长张辉介绍,新建的大棚采用全钢结构,覆盖面积大、空间大、采光通风条件好,“特别是智能化程度高,农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还可以进行精准化水肥管理,基本达到现代化农业设施要求。从近两茬蔬菜收获情况看,新大棚产量明显比老式大棚高。我们准备拿出13座大棚种沃柑、车厘子,进一步提升效益。”

  在博湖县本布图镇设施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智能温室大棚呈现眼前。

  “现在棚内的温度是25℃,土壤湿度是17%……”产业园技术员李勇在物联网平台上打开自控管理系统,检查各座大棚内的蔬菜生长环境参数。

  这个设施农业产业园是博湖县按照山东寿光第七代大棚标准建设的,2021年12月投入使用,今年2月起蔬菜陆续成熟上市。

  “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给温室大棚‘装上了大脑’。显示屏上,我们可以实时查看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和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同时,可以在手机上远程操作,实现自动放风、浇水、施肥。采用智能化物联网技术,不仅省工省时,而且还能有效提升蔬菜产量和品质。”李勇说,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园种植了樱桃西红柿、辣椒、甜瓜等果蔬,智能温室大棚内的果蔬产量高、品相好、口感佳,不愁销路。

  据介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目前已建标准日光温室1.36万座,面积2.51万亩,亩均单产7吨,设施蔬菜亩均收益达1.3万元,形成了以蔬菜为主,食用菌、水果、花卉、育苗等多元发展格局,有效提高了全州冬春蔬菜自给水平,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

  “芹菜、辣椒、油白菜、蒜苗摘下来后,马上被送到菜市场,卖得很快。”精河县茫丁乡新庄村蔬菜大棚里,种植大户艾孜提吾马尔·司马义带领村民忙着采摘蔬菜。他说,目前蔬菜销售顺畅,价格平稳,能够实现年初确定的增产增收目标。

  今年,新庄村积极对接联系精河县各商超、农贸市场,让蔬菜销售渠道更加畅通。新鲜蔬菜直接进了居民的“菜篮子”,村民也鼓起了“钱袋子”。新庄村党支部书记许志春说:“我们村共有118座蔬菜大棚,种了20多种蔬菜,年产蔬菜1000多吨,销售情况良好,大棚蔬菜种植户增收有保障。”

  (记者魏永贵,参与记者宋雅文,通讯员李鹏燕、胡侍琦)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权治华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