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好故事丨北大高材生为啥搬进新疆冬窝子

2023-02-28 13:20:0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一鸣

  当群山越来越近时,郎喀村就快到了。沿着蜿蜒上升的小道继续向深处挺进,灰顶蓝墙的民居出现在眼前,冬窝子郎喀村到了。赵康林的民居坐落在村子最南缘。初见时,他坐在能将山景尽收眼底的落地窗旁写作,一只名叫巴顿的大黄狗在窗外晒着太阳,有人登门,它“汪汪”叫了起来。

2月18日,赵康林带着一只名叫巴顿的大黄狗在民居的院子里玩耍。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一鸣摄

  “安静、淳朴、原生态,在郎喀感受到的一切都让我着迷。”赵康林说。

  今年61岁的赵康林毕业于北京大学,出版过《伊犁有一条汉人街》《霍列霍列:狼髀石》《喀纳斯湖咒》等多部中长篇小说,翻译过电影《哈利波特》。2020年,他从上海搬进新疆冬窝子——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孙扎齐牛录镇郎喀村,在这里建了座房子,和哈萨克族牧民成为邻居。他的到来,也让曾经籍籍无名的小村,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喜欢。

  与郎喀“一见钟情”

  赵康林时常做出些不同寻常的选择:比如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放弃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家乡醉心于文学创作;又如在上海拥有稳定、富足的生活后,他却转头搬进新疆冬窝子。

  “上海也很好,我在那里有漂亮的房子,但那儿的人都独立,少了互相帮忙、相互麻烦的情感羁绊。”赵康林说,打小生活在伊宁的他,愈发怀念幼时不分你我的邻里情和简单生活。

  2017年前后,赵康林决定回伊犁寻个“有感觉”的落脚处。直到在朋友圈看到郎喀村照片,他“一见钟情”了。

  “我去了伊犁很多很美的地方,也很喜欢,但没感觉。郎喀不一样,到了这儿,我就想留下来。”赵康林回忆,4月的郎喀,生机盎然,连绵的山连着大片的野草地和郁金香,偶尔窜出几只野兔或野鸡,让郎喀充满浑然天成的野趣。

  赵康林在郎喀建了座屋子,屋子气质与郎喀十分搭调,屋内尤有特色,一进门,浓浓的木质田园风扑面而来。

2月19日,赵康林在家中一角安静写作。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一鸣摄

  “屋里木头都是我淘的旧木,很多有近百的年岁了。家具是维吾尔族木工全手工打造的,抱枕是村里哈萨克族绣娘做的。”赵康林介绍,民居建好后常有人来参观,有朋友,有朋友的朋友,甚至有不认识的人登门。“有人是来参观民居的,也有人是来和星星聊天的。”

  赵康林曾在随笔中写道:“郎喀是一个躺在草坡上和星星聊天的地方。”这句话后来成了郎喀的标语,总有人慕名而来,叩开他的木门问:“请问这是和星星聊天的地方吗?”“大冷天的,星星还没出来就冻感冒了,要夏天来,这儿很美……”隆冬时节也不缺打卡者,大多时候,赵康林会将来访者请进家中,参观、聊天、喝茶,暖暖身子。

  成为郎喀村民

  鲜有外人来访的郎喀村,现在有作家在这儿定居,村民也觉得新鲜,常有人来拜访。“没啥距离感,我给他们讲在外的有趣经历、当地历史,天南海北地聊。”赵康林说,村民也为他“解锁”了不一样的郎喀,山上有野猪、狼和中草药,顶冰花很好看,还有离谱的金雕送人回家的故事,赵康林很喜欢,“这就是生活,大家很亲近。”

  作为郎喀村的新成员,赵康林受到了“原住民”的特别关照。

  “不知道为啥,村里有位年近九旬的老阿帕,见过我后,就向别人介绍我是她的上海儿子。”赵康林说。逢年过节或家庭聚会,老人会邀请他去家中。他参加过老人孙女的婚礼,被老人热情介绍给她的朋友,她还总问赵康林“你怎么不叫我的上海儿媳一起来看我”。

郎喀村88岁的阿合佳尔台·斯卡克(左)总称呼赵康林为“我的上海儿子”。临出发去上海前,2月18日,赵康林来到家中看望老阿帕。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一鸣摄

  老阿帕待赵康林如此亲切的缘由,从她孙子巴浩·喀德尔别克口中找到了原因,“奶奶用她的方式帮赵老师尽快适应并融入村子。作为长者,她有带动作用,她把赵老师以自己孩子的名义介绍给大家认识,是想让大家也能多关心、帮助他。”

  那一刻,赵康林明白了,原来小小的村庄里,装着淳朴的村民浓浓的爱意。

  赵康林的朋友多,自打在郎喀村住下,全国各地的好友也常来村里看望他。只要有客来,邻居们都会提前做好特色美食,邀请客人去家中做客。大家围坐在长桌前,主人端上热乎乎的奶茶、香喷喷的马肉抓饭,还有特色点心搭配醇香的奶油……

  “每次都非常隆重的,就像在招待自己的朋友。他们很淳朴,也非常包容。”赵康林介绍。

  一次,他带着朋友去邻居家做客,进门时,朋友家的两只宠物狗也跑进了屋。按照村民的习惯,狗是不能进屋的。“我当时特尴尬,外面冷,朋友的小宠物狗在屋外也受不了,我就赶紧给邻居解释,这个狗相当于是他的孩子。”邻居听后哈哈大笑,说:“既然是孩子,不管长毛不长毛,就进屋里,不能让‘娃娃’冻着。”

  郎喀村大多村民家中都养了奶牛,隔段时间就有村民拎着牛奶或酸奶疙瘩、奶油等“投喂”赵康林。“我家没牛,他们怕我喝不上、吃不上,就会来送。我感觉自己一直被人记挂着,我也成了郎喀的一员。”赵康林说。

  他的话,村民愿意听

  记者采访的几天时间里,赵康林的手机时常响起。大部分是村民打来的:有人询问孩子未来专业选择的事,有人和他商量扩大养殖规模的事,还有人找他咨询在哪开餐厅比较好。只要是郎喀村村民的问题,赵康林都会详细地给出中肯建议。

2月18日,赵康林(左一)邀请几位好友来家中做客,商讨在郎喀村打造生态牧场示范基地的相关事宜。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一鸣摄

  镇里卫生院的救护车老旧,赵康林和爱人便动员身边企业家和好友,为镇卫生院捐赠了一辆救护车;初冬时节气温骤降,村民买不上煤,他二话不说拿出和爱人刚到手的稿费,四处找煤,随后陆续拉来50吨煤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在绣娘苏鲁汗·努尔阿力家,她拿着在赵康林建议下改进的哈萨克族刺绣马甲一脸自豪,“赵老师帮我把产品卖到了北上广,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大家都穿着我做的马甲走秀呢。”

  此外,赵康林和爱人还在郞喀村设立了助学基金,计划帮村里有绘画、唱歌等特长的孩子培养兴趣。

  在一件又一件事里,赵康林得到了村民深深的信任。他的话,村民愿意听。

  从前,郎喀村有村民猎野猪、野兔,赵康林住下后,告诉村民不能伤害野生动物,“我给他们说,它们在,我们就好,它们都被我们杀死了,我们也玩完了。”他的话村民都记在心上。“现在野兔常在我这院子里,那边的果园都是野鸡,有一天晚上我睡觉,一只小狐狸趴在窗户上看我。”

  行走在村里,村民们见到赵康林都会拉两句家常。“有时候村民打电话来说我是谁谁谁,我对不上人,但只要是村民的事,我都会帮忙办。”赵康林说,“他们信任我,我也不能辜负他们。”

  因有事务处理,赵康林需要回上海几日,出发前他还在忙碌。“和几位朋友谈在郎喀打造生态农场的事,我们的牛奶和鸡蛋非常好,但销路没打通,这事要是进展顺利,郎喀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朵美丽、幸福、富裕的小康之花。”

  “以前,郎喀只是我临时旅居的地方,现在这儿成了我的常住地。”赵康林说,有人问他喜欢可以常来,为啥一定要定居在这里?“只有成为郎喀的一员,我才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和我有紧密联系,我有责任和义务让它变得更好。”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李娜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