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蔬菜大棚里的“民族团结之花”

2023-04-18 12:22:06    来源: 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

  “芹菜长势挺好的,现在没什么病,就是把旁边的这个黄叶子剪掉……”4月13日,走进和田市古江巴格乡托万特根拉村,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在乡村小道两侧,村民正忙着搬运菜苗。大棚内,冯国忠正在为村民传授菜苗种植诀窍。

  “过去种大棚,主要靠数量,现在种大棚就要靠科学技术了,既要提高单产,又要保证它的质量和口感,这样才能提高效益。”冯国忠说。

  2000年,冯国忠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菜篮子”工程,在托万特根拉村承包蔬菜大棚。冯国忠是土生土长的和田人,可以用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和邻居们交流,且有着丰富的种菜经验,很快就成为了村里有名的技术员。

  “我是1992年到托万特根拉村的,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和民族同志一块儿种蔬菜,相互学习,也融洽了关系。”冯国忠说。

  冯国忠看到自己种植的蔬菜效益高,他便开始引导大家紧跟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值。村民阿娜尔古丽·麦提图尔荪一家从2006年开始种大棚,但简单的浇水、施肥并没有让她的蔬菜增加产量,卖上好价钱。

  “刚开始,很多管理技术我不懂,种的菜也不是很好。”村民阿娜尔古丽·麦提图尔荪说。

  看到阿娜尔古丽的蔬菜长势不太好,冯国忠便主动上门,为她指导蔬菜种植技术,解决她的技术难题。

  “我也经常过去给她们教一些,比如说品种的选择,还有病虫害的防治,肥水管理各个方面。”冯国忠说。

  “冯大哥主动来我们大棚,教我们蔬菜管理技术,传授经验。现在,我们大棚种植得越来越好了,收入也越来越高了。”阿娜尔古丽·麦提图尔荪说。

  冯国忠说:“2001年刚开始搞蔬菜大棚的时候,我们村只有30座大棚,到2008年的时候250多座。能发展得这么快,也是农民看到了蔬菜大棚比包谷麦子的效益要高。”

  当季蔬菜种好了,冯国忠便开始摸索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不懂技术就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买书自己摸索,积累经验。

  “通过买一些书,在书籍上学了一部分,完了以后通过朋友们的帮助,逐渐掌握了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冯国忠说。

  经过一年的努力,冯国忠学习了不少反季蔬菜的种植技术,他便立马指导一直种菜的祖普图姆·麦提图尔荪种起了反季蔬菜。现在,通过销售菜苗、大棚蔬菜等,祖普图姆·麦提图尔荪走上了致富路。

  祖普图姆·麦提图尔荪说:“在冯大哥的带领下,种了4个大棚,现在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

  “现在看着他们种蔬菜,种得相当好,收入比以前要高得多,很开心。”冯国忠说。

  30多年来,在托万特根拉村,无论谁家有大事小情,冯国忠都会像亲人一般伸出双手给予帮助。他和大家和谐相处,邻里团结,让托万特根拉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大家庭。

  冯国忠和村民约麦尔江·图尔贡就是大家眼中民族团结的典范。“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怎么防止病虫害,冯大哥都耐心教我们。现在,光西红柿我一年就能收入两万多。”约麦尔江·图尔贡说。

  “他刚开始种蔬菜大棚的时候,没有经验,我经常去帮他的忙,没想到我盖房子的时候他会装修,也给我帮了好几天忙,我很感动。我认为,民族团结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小事累积起来的。”冯国忠说。

  冯国忠与村民互帮互助、互学技术,彰显民族团结的真切情谊,搭建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让“民族团结花”长盛常开。

  “2021年,我试种了一部分草莓。2023年,又试种了一部分大樱桃,想着搞旅游采摘,如果说能成功,能把大樱桃和草莓的技术搞完整,我会无条件地全部传授给他们,我们走一个共同致富的道路。”冯国忠说。

  在冯国忠的带动下,托万特根拉村现有20多名村民成为了蔬菜种植能手,并获得了自治区颁发的农民技术员或农民技师证书,成为带动群众发展、壮大古江巴格乡设施农业的“排头兵”“领头羊”,也使设施农业成为托万特根拉村的主要经济支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冯国忠就是这列‘致富列车’的火车头。冯国忠通过种植大棚蔬菜,发挥‘领路人’作用,带领乡亲致富。”和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驻古江巴格乡托万特根拉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阿力木江·阿卜杜库杜斯说。

  (和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闫兆霞 才让东主)

[责任编辑: 李娜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