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斗青稞结下四世缘
2023-08-17 12:48:43 来源: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伊吾县前山乡金牧新村牧民木塔力普·索勒塔汗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二十里村村民张建新,是一斗青稞结成的第三代兄弟。如今,他们的孩子传承父辈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优良传统,互帮互爱,共同致富,成了相亲相爱一家人。他们的故事已被传为佳话。
8月10日早晨,张建新和妻子高彩萍乘车来到伊吾县前山乡金牧新村看望自己的弟弟木塔力普·索勒塔汗一家人。两家人坐在一起喝奶茶,互相询问最近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故事发生在90多年前,1929年木塔力普·索勒塔汗的爷爷努尔哈森和张建新的爷爷张盼贵一起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红柳峡乡昌家庄子村的一个大户人家打长工,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努尔哈森一家三口生活非常困难,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当时张盼贵家里也没有宽裕的口粮,生活十分窘迫,但他将家里的唯一能吃的青稞分了一斗给努尔哈森一家,解决了努尔哈森一家的燃眉之急。从此,努尔哈森与张盼贵结拜异姓兄弟,两家人就约定,每一代的老大,都要结为兄弟。结为兄弟的时候,都有一个特殊的仪式,各自都要抓一大把青稞放在同一个匣子里。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两家的第二代索勒塔汗与张吉祥结为异姓兄弟。张建新说:“新中国成立的那一阵子家里分到了土地,可家里没有耕牛,影响收成,木塔力普·索勒塔汗的爷爷努尔哈森知道后,第一时间给我爷爷张盼贵家送来了一头牛,后来村里又成立了互助组,我们家没有生产资料入社,努尔哈森又送来了两头牛 。”
1975年,木塔力普·索勒塔汗的奶奶患了气管炎,那时候张盼贵已经81岁了,他知道后,让儿子张吉祥赶着驴车把木塔力普·索勒塔汗的奶奶接到了自己家,此后张吉祥每天都赶着驴车接送70多岁的木塔力普·索勒塔汗的奶奶到3公里外的医院看病,张盼贵的老伴王秀珍亲自做饭,亲自照顾。
到了这儿故事还没结束,知恩图报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植在两家人的骨髓里,结亲还在接力,故事还在延续。
上世纪90年代两家人的第三代,木塔力普·索勒塔汗和张建新结为异姓兄弟,木塔力普·索勒塔汗看到哥哥张建新跑运输车挣了钱,也想跑运输,但是心里没有底,就来征求哥哥张建新的意见,结果哥哥当场答应可以跟着他跑运输车,并给其介绍货源。
1998年10月,木塔力普·索勒塔汗的大货车发动机出现故障,停在距离张建新家8公里外的路上,张建新得知情况后,立刻开着拖拉机把大货车拖到家里维修。因为那时候货车配件只能在哈密买到,有时候没有货,就这样木塔力普·索勒塔汗在张建新家一住就是一个月。
木塔力普·索勒塔汗说:“那个时候我车上也没有吃的东西,汉族妈妈、汉族奶奶特别关心我,嫂子一日三餐都给我做,很关心我,那个事情我忘不了,到现在都忘不了,记得很清楚,谢谢他们 !”
2020年2月5日,张建新的父亲张吉祥去世,木塔力普·索勒塔汗第一时间给张建新送去了一头牛和一只羊。张建新说:“我的哈萨克族兄弟给我送来的羊、牛、面粉和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感到很高兴,有这样的哈萨克族兄弟我感到非常荣幸。”
木塔力普·索勒塔汗家里有四口人,媳妇在自家打馕挣钱,而他放牧,家里养了150多只羊和30多头牛,2022年2月底,正处于接羔育幼时期,木塔力普·索勒塔汗家里储备的牲畜饲草料不足,此时的他焦急万分给自己的哥哥张建新打了求助电话,过了两天张建新就给他免费送去了100多捆麦草,解决了木塔力普·索勒塔汗面临的困难。
木塔力普·索勒塔汗说:“后面我才知道他去这一家子买一捆,去那一家子买一捆,给我找了那么多的草,我很感谢我的张哥,帮我渡过难关。”
如今,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家人的生日,大家都相互来往,彼此祝福,当生产生活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大家互相帮助共渡难关,共同加油鼓劲,平时也时常打电话关心问候、谈发展、谈变化,几乎是无话不说。从小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木塔力普·索勒塔汗的儿子哈勒曼深受前辈们的影响,也有了将这份亲情传承下去的想法。
哈勒曼说:“我虽然是一个哈萨克族少年,但我有很多汉族亲戚,他们都特别疼爱我、关心我,我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很幸福,所以我也会把这段情谊传承下去,让它不断绝。”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地拜克·萨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