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之才|库尔班·肉孜:让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黄杉变绿装

2023-11-30 18:32:00    来源: 天山网

库尔班·肉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护林员

  1997年,年轻的库尔班·肉孜因为目睹家乡常年遭受风沙危害,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且末县从事防沙治沙工作。直到今日,他始终奔走在防风治沙最前线。

  作为治沙人,他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父老的生活。1998年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成立之初,没有道路、没有桥梁,只能蹚水过河开展治沙造林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库尔班·肉孜没有退却,与同事们相互鼓劲、扶持,在且末县河东戈壁荒滩上营造了一条全长23公里、总面积12.9万亩的防沙治沙生态防护屏障。

  库尔班·肉孜长期从事防沙治沙工作,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每日他都早早到达沙区施工地,开展机井钻凿、安装滴灌系统、拉运树苗、挖坑栽植、抚育管护等工作。25年来,他和同事踏遍了县城周边沙区的每个角落,为且末县防沙治沙事业贡献了青春和汗水。


库尔班·肉孜(左二)。高宇刚 摄

  作为最早进入治沙站的7名员工之一,库尔班·肉孜如今已46岁,用他的话说,刚来时自己还是没结婚的羊娃子,26年过去,现在是“中年油腻大叔”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的时间被沙拐枣、红柳、胡杨、梭梭这些贼娃子偷走了。它们高了,我却矮了,老了。”

  治沙站的人都听说库尔班·肉孜有一个梦想,但他始终不透露。谁问他都说:“饭要一顿顿吃,树要一年年长。不要着急。”

  在治沙站工作时间久了,平常少见生人,库尔班·肉孜神情腼腆。一走进防护林,他两眼放光、侃侃而谈,像换了一个人。

  “这一片是1998年种的。这年开春,我们蹚河水到东岸,在沙漠里植树。当年植树,不像你们想象中挖个坑,把树栽下去这么简单。先得带上镰刀去河边割芦苇,枯芦苇又粗又壮,一天下来,我们手上、身上、脸上都是血道道,吃饭不敢拿筷子,洗脸不敢用毛巾擦。我们用芦苇种草方格,把沙子固定住后,再种上胡杨、红柳和梭梭。水是用扁担到河边一桶桶挑到沙漠里的。干一天活,躺在沙窝里不想起来。”

古丽革乃·艾尔肯 摄

  库尔班·肉孜每次来到这片最早绿化的沙漠时,都会不自觉地钻进去看看。

  “这片树林浓密,进去查找管线都费劲。这片是2007年种的,那年我儿子出生。”

  库尔班·肉孜回忆起儿子5岁那年,妻子带他来治沙站“探班”。儿子兴奋地在沙地里跑来跑去,妻子见他们连热水都喝不上,干馕就咸菜凑合一顿饭,难过得直抹眼泪。在儿子眼里,爸爸了不起,能让沙子里长出树、开出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随着国产滴灌技术的成熟,借助机械设备,治沙站植树的速度不断加快。哪怕疫情期间,治沙站的员工仍没停止植树,他们克服重重困难,3年种树5000亩,成活率达80%以上。绿油油的小树挺立在黄色沙地上,如沙场点兵,英姿飒爽。

古丽革乃·艾尔肯 摄

  起风了,风卷起沙土往脸上打。库尔班·肉孜却很淡定:“这在沙漠里不算风。20多年前且末的沙尘特别严重,一刮风昏天黑地。遇到大风,把衣服蒙在头上,推车顶风前行,走一步退两步。”

  在库尔班·肉孜的心里,树比人重要。人被风吹倒了顶多破块皮,过几天就好了。大风把树苗吹走了、电线吹断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因为在沙漠里种一棵树比养孩子难多了。种树前要把上百米高的沙山推平,然后打水井、拉电,用发电机抽地下苦咸水,一口井的出水量只够绿化一千亩沙漠。在地下铺设好主管、支管,每间隔3米再铺设毛管,管子前后联通,纵横交错。一根毛管长500米,每米一个滴水孔,供小树喝水。管子一旦吹离树苗或折断,几百棵树苗很快就会枯死。

  有次大风之后,治沙站的小伙各自抱着头,坐在黑屋子里谁也不说话。真想大哭一场。可是男儿有泪不轻弹,除了干,别无选择。风势减弱,他们返回沙漠,重新铺设滴灌带、重新植树。

  这就是库尔班·肉孜的工作。这一干就是26年。

  一个人有多少个26年。

  1998年,20岁的库尔班·肉孜技校毕业后,听说家乡要成立治沙站,他毅然返回且末,报名加入第一批治沙行列。

来源:且末县融媒体中心

  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治沙站一些人来了,一些人走了,库尔班·肉孜从未动摇过。如今,他是治沙站的高级技师。工作条件改善了许多,现在推沙山、打井、铺设滴灌带、施肥打药,全部实现机械化。治沙站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38人。2021年,他还收了一位汉族徒弟,自愿来治沙的山东淄博小伙荣新宇。今年开春,他帮荣新宇在沙漠里试种了两亩艾蒿,6月底收割,为治沙多样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方法。

  师徒俩人很高兴。

  荣新宇曾问起师傅那个始终秘而不宣的梦想。库尔班·肉孜笑笑:“你想,我们且末虽然绿化了12.9万亩沙漠,但对于且末境内5.3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0.7亿亩的沙漠仍是杯水车薪。而整个塔克拉玛干纯沙漠面积有33.7万平方公里。治沙任重而道远。我的梦想是,儿女好好学习,上重点大学,毕业后回到且末,继续治沙。我们子子孙孙种下去,总有一天沙漠会变得绵羊一样温顺、花园一样美丽。”

古丽革乃·艾尔肯 摄

  是的,一切远没结束,一切还在路上,且末人还在努力着、奋斗着、憧憬着。

  (整合:赵静 来源:光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

[责任编辑: 古丽革乃·艾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