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沙地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红柳造林技术:在黄沙中播种希望

2023-12-20 18:58:51    来源: 天山网

  柽柳,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的植物,与胡杨、梭梭齐名,并称中国三大荒漠林树种,是一种根须扎得很深,还能开花的植物,耐干旱、耐盐碱、耐贫瘠、耐风蚀和沙埋,是黄沙中最有生命力的希望。

塔克拉玛干柽柳培育(图片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

  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1959年开始对柽柳属植物进行研究。通过多年研究,最后采用先开沟后深栽的办法,种植柽柳获得成功,这一造林技术当时在国内外属于首创。在重盐碱地环境下,同时对9种柽柳进行耐盐性的对比试验,在国内外均无先例。通过引种,策勒县治沙站给盐碱地造林试验提供优良种苗建立起来的柽柳属植物种子资源库引种成功的柽柳达到16种,在当时是全世界柽柳属植物引种最多的种子资源库。在大面积推广技术上,与国内和世界相比有很多创新点,在生产中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项目荣获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制成功业绩奖。

图片

  延伸阅读:

  盐碱地沙地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红柳造林技术主持研究者刘铭庭,是世界著名治沙专家,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为了荒漠化研究,他曾绕塔克拉玛干沙漠7圈,全长40多万公里;发现了柽柳(又叫红柳)属5个新种,将中国的柽柳植物研究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多年来,刘铭庭共获联合国表彰奖励3项、国家级表彰奖励8项、省部级表彰奖励28项,是全世界在防治荒漠化领域获得国际奖项最多的科学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派出的专家组,被其业绩感动,尊称他为“刘红柳”。

野外考察(图片来源: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

  整合:古丽革乃·艾尔肯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微信公众号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王昕冉 张赏华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