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之才|宋财富:戈壁荒原闯出绿色发展路

2023-12-28 17:41:21    来源: 天山网

宋财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宋财富查看树木生长情况。李嘉成摄

  作为军垦二代的宋财富,从小生活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一团,对这里干旱缺水、黄沙漫天的恶劣气候记忆深刻。2002年,即将退伍的宋财富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是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回到家乡发展。经过一番思考后,他选择了后者,也接过了父辈植树造林的工具,担起了持续植树造林、与风沙抗争的责任。

  为了应对风沙对防护林的侵害,宋财富和同事一起借助网络查询资料,每天带着护林人员步行3公里以上进行实地勘察登记、做实验,终于细心琢磨出一套防沙治沙的新方法,从此团场的防护林生命力明显增强,以往从未灌溉过的林带也顺利浇上了水。


  从高空俯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一团,一条蜿蜒的绿色“长城”把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分开。身处其间,很难想象这里竟曾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沙尘暴起源地之一,生态环境极其恶劣严峻。

  “目之所及的绿色,以前都是沙漠。两大沙漠最窄处不足三公里,‘无风三尺沙、风来沙飞扬’是最真实的写照。”宋财富说。20世纪90年代,随着塔里木河持续断流、两大沙漠逼近合拢。多年来,为了阻止两大沙漠的合拢,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三十一团干部职工一代接一代地植树造林,用三十年时间建起了生态林、防风林、道路林、田间林、营区林五大生态林屏障,全团林地面积37万亩,有效阻遏了沙漠进逼,让沙漠荒滩成为盛产棉花、香梨、红枣、鹿茸的“聚宝盆”。

宋财富(左一)和仲大维(右一)一起巡查林带。叶云清摄

  2002年,退伍后的宋财富回到家乡被分配到三十一团林管站工作。他不懂就问、虚心好学,逐渐掌握了林业工作上的业务知识。为了减少风沙对防护林的侵害,宋财富和同事们坚守在护林一线,查看滴灌带、观察树木有没有病虫害或者破损。“尽管这份工作又苦又累,但护林员们每天都会按时到位,尽心尽力维护好团场的生态环境。”宋财富说。

  2022年4月,三十一团开始对3300亩生态林进行林床清理、补植补造、浇水、管道检查的工作。当时正值春播,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宋财富和其他护林员带上干粮,早出晚归,没有一个人请假,直到3300亩的生态林林床全部清理完,顺利完成补植和灌水工作,他们才回家洗去了身上的沙尘。

  防护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屏障,也是团场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宋财富和同事们将几千条防护林信息全部登记录入系统,为团场防护林管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今年我们又新植了3000余亩梭梭和四翅滨藜,成功向沙漠迈进了一步,我们争取把三十一团建成防沙治沙的示范区。”宋财富说。

宋财富和同事们一起巡查林带。李嘉成 摄

  绿色就是家园、环境就是民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坚持,牢牢扎根于每一个兵团人的心中。

  60多年的接力治沙,改变了这里的面貌。而今,十一团拥有23.5万亩防护林,用双手种出来的绿洲向沙漠里延伸了整整20公里。不仅如此,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大芸、甘草、枸杞,养殖骆驼、羊、鸽子,职工群众在植绿护绿的同时走上了致富之路。放眼团场各街道,四处点缀着朵朵殷红的花朵;林间草场上,不乏野兔、鹳鸟悠闲觅食……

  昔日的戈壁荒漠不断被绿荫覆盖,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整合:赵静 素材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光明日报、“铁门关在线”微信公众号)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葛惠芹 王荣 张赏华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