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样”咋闯新市场——和田传统产业发展调查

2024-02-26 09:22:2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一线关注】

在洛浦县布亚乡阿亚格夏合勒克村,村民努尔古丽·图尔荪托合提(左)正在家中直播销售自己生产的艾德莱斯产品。 张亚辉摄

在新疆和田玉石交易中心公盘交易现场,大家认真品鉴和田玉籽料原石(摄于2023年6月)。张亚辉摄

在位于和田市吐沙拉镇格来木村的和田宇宙地毯有限公司,机织生产线正在运转。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和田市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织了51年艾德莱斯绸的努尔麦麦提·艾合买提来到“吉亚丽人”艾德莱斯绸加工厂,坐在木质织机前,挥动梭子,踩下踏板;晌午,和田市玉龙喀什镇的纳克西湾地毯厂,47岁的古海尔尼沙·阿卜杜外力坐在地毯织机前,双手熟练地编织地毯;黄昏,位于和田市的新疆和田玉石交易中心,千余个摊位的玉石商户结束了一天交易,准备收摊……

  艾德莱斯绸、和田地毯、和田玉被誉为和田“老三样”。从曾经辉煌到一度沉寂,从转型升级到重获生机,和田“老三样”的故事里,承载着时代记忆,凝结着创业汗水,书写着文化自信。

  年初,记者走进和田,探寻“老三样”在变中求不变、在变中谋发展,加快规模化、高端化、技术化转型,不断蝶变之路。

  唤醒

  传承工艺 扩大规模

  艾德莱斯意为“扎经染色”,是新疆南部民间传统织造的丝绸制品。2008年,传统的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后的手工业”。

  和田市吉亚乡是艾德莱斯绸的发源地,被称为“艾德莱斯之乡”,阿孜乃巴扎村是当地有名的“丝绸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织艾德莱斯绸。“吉亚丽人”艾德莱斯绸加工厂是阿孜乃巴扎村的代表性制绸企业,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艾德莱斯绸的古与今,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吐尔艾力·麦苏木,艾德莱斯绸第八代传承人。聊起艾德莱斯绸,他侃侃而谈:“蚕茧煮沸抽丝后,先是纺丝、并丝、卷丝、分线,然后根据代代相传的设计图案,用矿物和植物配制的天然染料染色,再分线、上机,最后由织工循环踩踏木板、穿动木梭进行编织,都是手工制作。”

  记者了解到,艾德莱斯绸宽仅40厘米,可分为黑艾德莱斯、红艾德莱斯、黄艾德莱斯、莎车式艾德莱斯四大类,图案设计多以生活中常见的花卉、枝叶、乐器、羽毛、麦穗等物品为参照。一匹艾德莱斯绸,多的能有十余种色彩,绚丽的色彩与沙漠边缘单调的颜色形成强烈对比,因此也有“沙漠彩虹”“戈壁锦缎”之美誉。

  “织工手中的木梭来回在丝线两端穿梭40次,才能织出1厘米绸缎。每天织7个小时,大概能织3米左右的绸缎,一个月才能做成一件衣料。一块绸缎,最少要用掉2000根丝线。”吐尔艾力补充道。

  正是对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坚守,作为“老三样”之一的艾德莱斯绸,得以破茧而出,重焕光彩。

  秉承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还有纳克西湾地毯厂。

  第三代手工地毯传承人、纳克西湾地毯厂负责人阿卜杜米吉提·麦提玉苏普告诉记者,过去,玉龙喀什镇家家户户都会织地毯,为了记住纳克西湾——和田地区第一个会织地毯的人,他们以“纳克西湾”为名,成立了新疆纳克西湾手工地毯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纳克西湾”品牌,就是想弘扬传统手工艺,传承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生产的地毯以和田羊的毛为原材料,目前打造了本色地毯、花色地毯、真丝纯毛合织地毯、艺术挂毯四大系列产品集群,花色达100多种,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其他省份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阿卜杜米吉提告诉记者。

  变革

  优势在“老” 出路在“新”

  “老三样”的优势在于“老”,出路在“新”,从生产流程到经营理念,须转变思路“找”出路。

  “传统工艺要坚守,先进理念也必须吸收,这样才能找到出路,长远发展。”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亚丽人”)负责人麦麦提艾力·如则麦麦提介绍,公司成立了研发团队,现在每个月都要研发3种不同图案、配色的艾德莱斯绸,研发出的颜色素雅的原色艾德莱斯绸深受疆外消费者喜爱。此外,还赴苏州、杭州等地,参观学习先进丝绸纺织企业技术、经验。在专家指导下,公司从以往仅生产绸料和裙子,发展到现在可以生产扇子、领带、手提包、遮阳帽、笔记本等20余种产品。2023年8月,吉亚丽人开始以抖音直播的方式销售艾德莱斯绸,截至目前销售额已达120万元。

  麦麦提艾力说,吉亚丽人已建成抽丝、染坊、纺织、展销、手工绣花、裁缝服务中心等场所,生产艾德莱斯绸系列产品3万件。2023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销售收入350万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和田地区有艾德莱斯绸企业7家,年产值900万元左右。艾德莱斯产品款式及颜色从2000年的6种发展到目前的58种,产品不仅在新疆各地销售,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日本、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地。

  “手工编织地毯耗时长、价格较高,因此销量一直有限。”阿卜杜米吉提说,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很担心厂子经营不下去。

  对此,纳克西湾地毯厂建立健全了《生产制作管理办法》《地毯制作流程规范》《原材料采购标准》等10余项管理制度,邀请专家优化生产器具、制作流程,开设手工地毯制作讲堂,向工人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创新研发出各类相框挂毯,丰富了产品种类及花色。

  为了让传统产业增产增效,也有不少企业选择用自动化设备及先进生产线进行生产。

  位于和田市吐沙拉镇格来木村的和田宇宙地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和田市唯一的纯羊毛机织地毯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公司有5台地毯织机,能生产百余种款式的地毯。公司在新疆各地州市拥有直营销售店20余家,在北京还开设了直营店。”公司总经理麦提喀斯木·吾不力说。

  麦提喀斯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每个月产量1万平方米至1.5万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280元计算,每个月销售收入在280万元至420万元之间。“公司生产的地毯适合普通消费者,加之每道工序有专人负责,还可以按照需要定制,不用为订单发愁。”

  俱进

  联通市场 产业升级

  产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田“老三样”的发展亦是如此。

  近年来,和田地区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优化,探索“产业+旅游”“产业+文化”等发展模式,“老三样”迈上新赛道。

  《新疆新观察》一书中写道:“和田蚕丝生产有一千多年历史。1941年是新疆历史上蚕丝生产最盛的一年,那一年全疆发放10万盒(25厘米装)蚕种,和田就发了7.5万盒,生产生丝300吨。”

  “原料、面料、最终产品是艾德莱斯绸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环节。”麦麦提艾力告诉记者,目前,艾德莱斯绸产业已形成从抽丝、染丝、织布到服装、实体店销售的产业链,但产业链上游仍需完善。如今和田桑树少,生丝原料大多从江浙一带购买,对此,公司从去年3月开始,在13座大棚栽种桑树,通过种桑养蚕,从源头完善产业链条。

  吉亚乡乡村振兴办公室副主任李鑫鹏介绍,去年8月,吉亚乡与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合作,采取“企业+科研院所+农户”模式,按照“一至四龄共育+五龄家庭式饲育”全龄人工饲料模式养蚕成功,推动艾德莱斯绸产业提档升级。

  今年,纳克西湾地毯厂建设的集展览、制作、体验、购物为一体的地毯博物馆初具雏形。“目前,地毯博物馆就剩室内软装工作了,计划3月完工开馆。”阿卜杜米吉提说。

  为了拓宽销路,让和田地毯“走出去”,和田宇宙地毯有限公司也在不断探索。“我们已经办理好了进出口资质,目前正与乌鲁木齐市的进出口商贸公司洽谈合作。”麦提喀斯木说。

  和田素有玉石之都美名,十多年前,沿玉龙喀什河两岸自发形成了玉石交易市场。随着买卖玉石的人逐渐增多,就形成了国内首家玉石现货交易平台——新疆和田玉石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有1800个玉石摊位,每个摊位上都有各种和田玉石,从低端到高端、从原石到成品在这里都能找到。”新疆和田玉石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朱勇介绍,以前,和田玉石交易一直没有正规渠道,大多是用私下交易的方式,交易风险高,也制约着玉石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成立新疆和田玉石交易中心以来,玉石交易市场更规范了。此外,去年6月开启了和田玉籽料公盘交易,作为和田地区规范玉石市场的重要举措,截至2023年底,公盘交易金额达5000余万元,贡献税收100余万元。

  此外,和田地区通过建厂房、送织机、搞培训、跑展会、开网店、办企业、成立专业技术协会等举措,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分享到“老三样”发展的红利。

  “企业给我们提供丝线,家里有艾德莱斯绸织机,艾德莱斯绸织好后由企业收购,一个月可以赚到6000元。”对如今的生活,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村民吐尼萨汗· 吐尔逊很满意。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姜岚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