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好故事丨“塔漂”近20年 帕米尔高原用啥留住这个北京人

2024-03-27 20:41:31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晶晶

  3月18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慕士塔格路57号,沉寂了一冬天的塔漂咖啡馆热闹起来。刚从广东潮州回到塔什库尔干的店主老于,忙着收拾咖啡机坏掉的管路,时不时拧一拧水龙头,让冻住的水管尽快化开。

2022年,北京人老于(右)和四川女孩战空空,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开起了塔漂咖啡馆。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王晶晶摄

  开店3年,每年的第一个客人都是隔壁邻居孜亚迪玛·道来提买买提,可她却不是来喝咖啡的。“大娘说我太瘦了,总给我送她自己打的柴火馕,吃到她的馕,我也才算是真的回到新疆了。”老于说。

  作为在塔什库尔干生活了近20年的资深“塔漂”(指因为喜欢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而留下来的外地人),2007年,老于买下这个小院,每年在帕米尔高原上生活7个月。

3月18日,老于带着记者参观了他在塔县的家。近20年来,他通过图片和收藏记录着帕米尔高原的故事。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王晶晶摄

  老于是北京人,他家的一面墙上贴着几十张他来塔什库尔干办边境通行证的照片,最早的一张是2005年。第一次来,是因为他看了一部介绍鹰笛的纪录片。这一来,就被深深吸引。

  那时,外地人大多都会住进县城最高的建筑——3层楼的慕士塔格宾馆,宾馆的侧面就是商业街,当地人需要的一切,都能在这条街上买到。

  老于想骑自行车去距离县城100公里的红其拉甫,他把破烂的自行车推到街上找人维修,老乡们听说原委,纷纷跑来帮忙。这家找把扳手,那家找一颗螺丝钉,就这样,一条街的人齐心协力,终于帮老于把自行车修好了。

  这次骑行后,老于决定,用30年时间来记录帕米尔高原,并真正融入这里的生活。“没开咖啡馆前,我是帕米尔自然风光、人文风景的专职摄影师。”老于说,2015年前,他都用胶片拍,至今房子里还保留着大量胶片。

  咖啡馆后面,5间房子里满墙的照片、老物件,讲述着老于和帕米尔高原的故事。近20年坚持拍摄老乡们的生活,老于和塔什库尔干最偏僻村庄里的人都成了朋友,“经常住老乡家,一开始不拍,住几天熟悉了,等他们面对镜头没有眼神对抗时再拍,这样的照片,才能记录最真实的状态。”

  2022年,老于和同为“塔漂”的四川女孩战空空一起,改造了小院,开起了塔漂咖啡馆,“开始就是为了自己喝咖啡方便,没啥客人。”

  老于最喜欢的照片中,有一个穿着传统服饰的塔吉克族小姑娘,他一直想找到这个孩子,去拍她现在的样子。渐渐,一些老乡也来喝咖啡,聊得投机,老于就邀请村民去房子里看他的收藏,“大同乡的一个女孩说,照片上那个小女孩是她妹妹,现在已经考上大学了,我们都挺感慨,他们也没想到,我房子里居然有他们熟悉的面孔,都感到很亲切。”

  老于高兴了,就会领着各地游客去后院看他的收藏。马尔洋乡驿站里的壁炉、大同乡的树杈木楼梯、村民驱赶羊群用的投石器……“他房子里的东西,好多都是我年轻时候才能看到的,这个孩子太有心了。”70岁的孜亚迪玛说。

  孜亚迪玛是在老于开咖啡馆那年搬来的,她在家门口打馕,加了豌豆粉的馕做好了,她送给老于吃,老于咬了一口,笑着说好吃。“他爱吃,所以只要我打馕就要给他送。”她说,“家里的网断了、电视没信号了,儿女住得远,都是小于帮我调,我也没啥能感谢他的,就给他送馕、酸奶、奶酪,我觉得好吃的都给他送。”

  就这样,老于家书房、橱柜里总放着一摞摞干馕。“大娘老送,不收就生气,我吃不完也不舍得扔,这是大娘的心意。”老于说。

  2023年,在营业一年多以后,塔漂咖啡馆随着喀什旅游的升温而火爆网络,成为很多人去塔什库尔干必打卡的地方。顾客称这里为中国最西边的咖啡馆,店门口白色墙上写着营业时间:上午10点到不一定。“大部分客人是第一次上帕米尔高原,很有可能也是最后一次,我不能让他们失望。”老于说。

  从专职的纪实摄影师,变成了如今专职的咖啡师,老于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去他最熟悉的村子里记录那里的人,“我设想的30年目标转瞬即逝,我会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刘芳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