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 | 阿山·巴特尔汗:金牧新村的追梦人

2024-04-24 16:04:07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通讯员 刘亚辉

  “这种羊肚菌,是我们从山里面采的野生菌经过杂交实验试种成功的。它的特点是菌柄短,伞身长。如今的消费市场上正需要这种羊肚菌。”4月21日,在哈密市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族乡金牧新村食用菌种植实验基地,哈密市江丰农资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韩杰亮带领几位村民在羊肚菌试种大棚里忙碌。

  韩杰亮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经过两年发展,如今的金牧新村已经建起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羊肚菌种植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地处东天山北麓的金牧新村海拔高、年均气温低,是典型的牧业乡,以往群众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增收致富步伐慢。近年来,金牧新村党支部书记阿山·巴特尔汗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抓好畜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服装加工等产业,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2023年,金牧新村集体收入达31万元,比上年增长11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2.4万元,成为哈密市的明星村之一。

阿山·巴特尔汗(前右一)在金牧新村走访牧民群众,听取大家对村里各项产业发展的建议。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族乡政府供图

  “牵牛一定要找到牛鼻子”

  以前,金牧新村产业单一,村民们以牛羊养殖为主业,全村人均收入不到1万元。

  2018年,阿山·巴特尔汗当选为金牧新村党支部书记,开始带领乡亲们打起增收致富“翻身仗”。

  “牵牛一定要找到牛鼻子。”阿山·巴特尔汗与伊吾县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干部一起分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难点和堵点,一起查找村“两委”班子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他说:“只有好班子才能带领群众不断前进。村‘两委’所有人都要想着为群众多服务,村子才能振兴,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

  建好班子首先从党建抓起。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阿山·巴特尔汗首先规范党支部各项工作,抓好党规党纪的贯彻执行,并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周一村“两委”成员与驻村工作队员一起集中办公议事,对村民提出的诉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一项一项解决,做到事事有回音。村“两委”班子风清气正,乡亲们人心思齐,为金牧新村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阿山·巴特尔汗遇到难题、碰到难事,总是主动积极地接过来,从不推诿。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村民找到他,他一定会从始至终解决好。阿山·巴特尔汗说:“乡亲们的愿望就是增加收入,过上和谐幸福的好日子。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要有担当、有作为。我既然承担了这份责任,就一定要把工作干好。”

  “要把景色变成金色”

  人心齐,泰山移。敢想敢干的阿山·巴特尔汗开始琢磨如何引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金牧新村位于东天山脚下乃楞格尔草原,海拔2150米。夏季,羊群在绿色的草海中飘荡,毡房在炊烟中忽隐忽现。草原上的新村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一处适合休闲、避暑、度假的旅游胜地。

  “这么好的景色,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要把景色变成金色。”阿山·巴特尔汗找到驻村第一书记商量讨论,并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建议,拿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方案,紧接着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取乡亲们的意见。乡亲们一致同意这个方案。

  体现牧区特色的旅游风情园、赛马场、牧家乐建起来了,游客纷至沓来。农牧民传统运动赛事、歌舞表演、地道的哈萨克族美食……金牧新村乡村旅游业越来越红火,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阿山·巴特尔汗带领大家探索各种致富途径:以村里的朵拉纳服装厂为基础,安排9名富余劳动力就业;请来技术人员,教村民种羊肚菌、养七彩山鸡和火鸡;抓好金牧新村牛羊肉品质的宣传,提升畜牧业效益……一项项举措,激活了这个传统的牧业村,村里敢创业、能干事、会经营的能人越来越多,村集体经济也越来越壮大。

  “村子有精神,人才有精神”

  产业发展起来了,阿山·巴特尔汗又开始操心村容村貌改善。

  “阿山·巴特尔汗多次找我商量改变村容村貌的事情,我们真是想到一块儿去了。新村就要有新样子,必须干干净净、亮亮堂堂。这样村子有精神,人才有精神。”驻村第一书记玛依然·阿力说。

  以前的金牧新村,各项设施不完善,加上主街道、巷道长期未整修,卫生状况不好,直接影响了村里旅游业的发展。

  为改变这一现状,阿山·巴特尔汗积极申请项目资金,在村里实施乡村振兴推进项目。主街道、巷道得到整修,新建了绿化带,配设了太阳能路灯,民居外墙进行了改造提升,并配套建设了给排水管网。

  金牧新村地理位置特殊,施工工期短。阿山·巴特尔汗、玛依然·阿力及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组成服务组,全天候服务施工方,遇到问题当场解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项目建设。

  如今,金牧新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加孜拉·霍马尔说:“没想到村里的变化这么大,我们的生活很幸福。”

  “今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再为乡亲们办一批实事好事,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要达到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要达到2.5万元。”谈起今年的工作目标,阿山·巴特尔汗充满了信心。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范国斌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