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丨新疆毛纺“数智化”探路者——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开利

2024-04-29 16:11:0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 范琼燕 实习生 杨鄢瑀

  “老机器技改后,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下降,增强了我们奋勇拼搏的信心和决心!”4月28日晚上,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山纺织”)毛纺厂副厂长兼梳纺车间主任朱开利值夜班,在了解一线工人工作情况时,梳纺车间领班班长马胜东吐露心声。

4月28日,在梳纺车间朱开利(右一)给挡车工讲解纺纱车头注意事项及操作要领。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 范琼燕摄

  走进毛纺厂梳纺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台台整齐排列的机器在“数智”操控下有序作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朱开利身穿蓝色工装,正穿梭其间,时而查看设备运转情况、时而指导工人操作。

  去年,由朱开利牵头,公司对上世纪80年代购置的梳纺机进行了工艺和技术改进——梳毛机纺纱设备关键环节由手动调节变为“数智”精准控制,传统机器增了“智”,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以前梳纺成条、搓板、立轴的关键操作部件都是手动调节,大家全凭‘手感’,若一个部件调节不当,便会影响整个生产环节。”朱开利说,“数智化”改造后,通过科学设置参数,可以做到省时、省料、省力。经测算,与技改前相比,车间工人劳动强度降低50%、班产提高3%左右,还提高了羊绒纱线的品质。该车间一年可多纺纱16.2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车间工人的收入每人每月增加227元。

  “工作中不断学习,潜心钻研毛纺技术,技能水平高;平易近人,能听取各方意见,工作方法对路,善于提高员工的行动力。”和朱开利共事近30年的毛纺厂染色车间主任杨立刚对他钦佩不已。

  朱开利自1994年进入天山纺织工作以来,从挡车工逐步成长为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还创办了“朱开利工匠创新工作室”。他凭借高超的技能、创新的思维、坚定的信念,努力拥抱新技术,曾先后有4项发明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为传统毛纺行业“数智化”的探路者。

朱开利(右一)和细纱挡车工为新入职工人讲解细纱接头操作规范。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 范琼燕摄

  “一个小部件的改造,就可能带来突破性的成效。”朱开利坚信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模式、新动能。去年,他和技术人员对梳毛机机头进行改造,解决了小比例夹花色毛粒、混色不匀的问题,使梳毛机运转更加精准、稳定,不仅节约了工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工人学习和操作的难度。

  朱开利还特别注重技术团队的建设,他充分发挥自身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等优势,在毛纺设备改造、人员技能培训、运维操作安全等实践中,不断带领团队总结技术工艺和工作方法,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他的工作室不仅为公司培养了大量技术骨干,也为整个毛纺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

  14468、12442、8907(有会议)、11983……这是近几天来,朱开利每天行走的步数,每天除了中午用餐和休息的一个小时,他基本都是在生产车间转悠,脚上常年穿着一双老北京布鞋。

  “以车间为家,以设备为伴,生产线不停他不休。”杨立刚说,朱开利负责的车间是质量要求最高、安全责任最重的车间。遇到设备故障时,他总是亲自带领员工加班加点进行抢修,确保生产线顺畅运行。在熟练工不足的情况下,他与员工共同奋战在生产一线,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生产任务。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顾客需求,他狠抓车间管理制度的落实,强化员工培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朱开利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激励大家一起拼搏、一起奋斗。”毛纺厂梳纺车间副主任徐磊说,大家都从朱开利身上,近距离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罗晓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