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好故事丨在昆仑山下教牧民种菜,他带出200多名徒弟
2024-09-02 18:47:24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张治立
“师傅,您别再提那些事儿了,太丢人了!”8月31日,听到蒲金平讲起几年前的故事,阿依努尔·库尔班笑着说。
8月31日,蒲金平(左一)在阿依努尔(右一)承包的温室里看黄瓜的长势。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摄
蒲金平是甘肃人,201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七团种菜。彼时,叶城县阿克塔什镇1万多户村民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从大山深处搬出来,迎接新生活。
为建设好这一全疆最大的易地搬迁点,叶城县和阿克塔什镇领导干部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原则,努力让村民“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打造阿克塔什镇现代设施农业基地成为其中重要一项工作。
“现代设施农业作为全新的事物,进入村民的世界。曾经只会放牧的男男女女,开始认识温室、学着种菜。”阿克塔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吾布力哈斯木·卡吾力说。
2020年,是蒲金平到新疆的第四年,想要更大发展的他,因为看好阿克塔什镇,便与村民们一同步入了当地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家乡成为武威市推广设施农业的试点村镇,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温室,有规模有效益,阿克塔什镇是我重新创业的一片蓝海。”蒲金平说。
阿克塔什镇打造现代设施农业基地一期工程时已是10月,天气充满凉意。为了育越冬的西红柿苗和黄瓜苗,蒲金平带着当地村民与建设大棚的工程队同时干,工程队忙着建棚,他们在棚底下忙着栽苗。
刚开始,满地都是沙包。因为缺乏经验,结果棚先建起来了,机器进不去,只能人工平整土地。 从那时候起,阿依努尔就跟着蒲金平。“我就想出来挣钱,看到镇上招人干活,就来了。”阿依努尔说。
大家还不知道大棚长啥样子时,就已经开始跟着蒲金平栽苗。对于像阿依努尔一样的牧民来说,不认苗、不懂技术,闹过不少笑话。
“我们用南瓜嫁接黄瓜,让他们掐掉南瓜的花,他们掐掉黄瓜的。”蒲金平摇着头笑着说。后来种甜瓜,疏果疏叶的季节,让他们在一株瓜秧特定位置留一个瓜,结果他们掐掉了所有。
“不是让你们留一个吗?”蒲金平看着没留下一个瓜苗的秧子,气得说不出话。
“你不是说第十三个的上面下面全部去掉嘛!”村民也很无奈。
4年里,蒲金平崩溃过,跟着他的村民也退缩过,甚至有人放弃了。
好在有人熬了出来。
4年后的今天,阿克塔什镇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建起共四期1929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1800座拱棚,年产各类蔬菜瓜果2万吨,产值近亿元。
8月28日,阿克塔什镇村民在现代设施农业基地给黄瓜整枝打杈。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摄
蒲金平也在基地建好二期工程后,从一期退出,新租了100多个温室。
“二期的保温效果比一期好,大家都更有经验了,建得越来越好。”蒲金平说。
不仅如此,他那些当初总犯错误的徒弟已经出师,自己承包温室或者大棚独当一面,少的像阿依努尔一样承包两个,多的有像努尔艾力·麦合木提一样承包100多个,还成立合作社,年收入过三百万元。
“现在我们学会了师傅三分之一的技术,整枝打杈都会了,就是病虫害防治有时还得请教师傅。”努尔艾力笑着说。
看着如今的阿克塔什镇,蒲金平总能想起自己的老家。“当初只有10个棚的试点,政府好不容易推广,后来政府没有补贴了,村民自己花几十万元建棚。”蒲金平说,还得努力让这里的村民尝到甜头,主动干的人就会变多。
去年,蒲金平参加招投标,承接了阿克塔什镇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四期工程中246个温室的设计、建造、运营工作,用上了智能化的温室管理系统。“我们奔着要建就建最好的目的,啥材料都用好的,尤其是这个转光膜,可以将光线转换成植物所需的能量,还不会灼伤叶片。”蒲金平指着粉色顶棚的一排排温室说。
村民又可以跟着蒲金平学习更有科技含量的种植管理技术了。令蒲金平更欣慰的是,如今从他这里出去单干的村民数量在增加,新跟着他学习技术的村民数量也在增加。“已经有100多个徒弟自己有棚了!”蒲金平伸出1根指头自豪地说,“希望未来菜都是村民种,我负责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