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之路丨且末县治沙又“织”绿 筑起绿色长廊

2024-12-19 16:58:52    来源: 天山网

  新疆且末县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在且末县河东防风治沙生态基地,一株株红柳、胡杨、沙拐枣傲立于大漠之上,犹如一条绿色长廊阻挡了沙漠的脚步。

  为了阻挡沙漠继续向县城推进,封住环绿洲周边生态防护屏障缺口,筑起县城东向生态防护屏障,1998年,且末县成立防风治沙工作站,并于同年3月启动且末县河东防沙治沙生态工程。

  “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以来,且末县全力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坚持“一锁、二固、三护”的目标任务,即锁住沙漠边缘空白区;巩固绿洲外围沙害区生态屏障、巩固绿洲内部生态防护体系;护城、护路、护河。计划到2030年完成治理15.88万亩,并在国家“三北”六期规划任务84.4万亩的基础上,主动作为、自加压力,新增74.48万亩。

  同时,开展“三区一产业”重点布局,即建设北部沙漠综合治理区、中部绿洲生态巩固提升区、南部山区退化草原修复区,通过采取人工造林种草、套种中药材、建设戈壁设施农业等83万亩治理项目与已建成的28.25万亩沙产业,形成百万亩特色沙产业。

  其中的肉苁蓉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寄生于梭梭根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自1998年以来,且末县全力推进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河东防沙治沙造林工程,人工种植梭梭林12.9万亩。随着梭梭林面积逐步扩大,且末县顺势发展肉苁蓉种植产业,在治理沙漠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了解,到2030年,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植树造林将达到15万亩,同时实现接种肉苁蓉全覆盖。届时,该基地将成为集沙生林果和药材种植、沙漠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沙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

  (整合:李娜 素材来源:新华社 央视新闻客户端)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王荣 范国斌 王东升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