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新疆持续变湿 近60年干燥度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
2024-12-08 19:25:17 来源: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
科研进展 | 1961-2020年新疆干燥度指数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仅分析降水量变化已不足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真实干湿状况,特别是在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的干旱地区。本研究将采用干燥度指数(AI),该指数综合考虑了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对新疆地区1961-2020年干湿气候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和总结新疆区域干湿气候演变规律,以便更好地认识区域气候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在1961-2020年期间,新疆年干燥度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表明该地区呈现变湿的事实。1980年代末之前,干燥度指数相对偏干;而在此之后,干燥度指数相对偏湿。
分年代来看,干燥度指数整体呈逐年代减小趋势。在近60年的时间跨度内,全疆的干燥度指数普遍下降,呈现变湿的趋势,尤其是南疆盆地和东疆的大部地区,这种趋势最为明显。干燥度指数平均每十年下降超过5个单位,其中巴州南部和吐鲁番市部分地区下降8~16个单位。
各年代际干旱和极干旱区的总站次比呈现逐年代减少的趋势,而亚干旱区与湿润、半湿润区的总站次比呈现逐年代增加的趋势。小波分析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新疆干湿变化的显著周期为6年,自1986年起,新疆基本处于持续的湿润化进程中,其中1992年的湿润化转变尤为显著。
新疆年平均干燥度指数趋势(左)及不同气候区站次比率年代际变化(右)
该研究由新疆气候中心吴秀兰高工、国家气候中心张存杰正高级工程师、董思言正高级工程师,以及新疆气候中心胡家晖、佟欣怡和郑先念合作完成,得到新疆自然科学基金(2022D01B181)和中国气象局气候预测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青年开放课题(2022)项目共同资助。
气候变化对全球和区域水分循环及干湿气候区分布的影响愈加显著。21世纪初有研究提出中国西北,尤其是新疆地区出现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论断。然而目前,西北地区局部变湿与降水增加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暖湿迹象未来是否会持续或扩大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针对不同时间尺度下西北地区西部气候“暖湿化”特征还缺乏明确结论。因此,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分析新疆气候的干湿变化特征,对于该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和提高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综合: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微信公众号、石榴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