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之技丨封禁保护,让更多沙漠绿起来
2024-12-27 16:28:22 来源: 天山网
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难以驯服的狂野之地,一度严重侵袭威胁人类生存空间。为守护家园,人类从未停止抗争。
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新疆各族人民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筑起了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在防沙治沙过程中,人们探索出多种治沙“武器”,在固沙阻沙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助力惠民富民。
封禁保护是防沙治沙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种自然修复手段,对于不具备治理条件的以及因保护生态的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根据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确定的范围,按照生态区位的重要程度、沙化危害状况和国家财力支持情况等分批划定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工作,通过固沙压沙、围栏保护、人工管护等多种沙漠锁边措施,减少人为活动和牲畜破坏,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取得良好效益。在主要沙尘源区和强风沙活动区、半固定和流动沙漠、重要交通沿线等区域,科学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近年来,为有效遏制土地沙化趋势,巴州轮台县划定15万亩封禁保护区,使土地沙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一些耐旱植物在封禁保护下扎根生长,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草湖乡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金秋十月,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两岸的1500余万亩原始胡杨林正值落种季,新疆巴州轮台县借助生态输水的有利时机,首次采用无人机飞播、人工撒种相结合的方式,向轮台县草湖乡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撒下胡杨、红柳和甘草种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带来新的生机。
库木塔格沙漠与鄯善绿洲一角。图片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
在鄯善县库木塔格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护站,护林员吾买尔江·热合曼结束巡林工作后,拧开了水阀。哗哗的水流注入管道,顺着铺设的滴灌带浇灌到每一棵树木的根部。
吾买尔江介绍,这些纵横相连的滴灌带是保障树木生长、实现生态恢复的关键所在。
“这片林带每10天浇一次水,用滴灌方便还省水。”吾买尔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节水账,如果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每亩林带一年要用水600至700立方米,采用滴灌后用水200至300立方米,可以节约用水一半以上。“省下来的水,可以种活更多的树。”
据了解,新疆现有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主要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沙漠和霍城沙漠、阿克别勒库姆沙漠和鄯善库姆塔格沙漠等沙漠周边。
2023年,新疆新建续建4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新增封禁保护区面积22.84万亩,占全国新增面积的50.37%。截至2023年10月,新疆累计设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46个、保护面积5393平方公里,沙封区周边沙化蔓延有所缓解、风蚀量和起沙量明显降低,部分流动沙漠表面形成了结皮,特别是北疆沙封区内天然植被恢复显著。
(整合:古丽革乃·艾尔肯 资料来源:央视网、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天山网-新疆日报、轮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