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之技丨治沙、植绿、致富 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绘就绿富同兴画卷

2024-12-30 00:00:21    来源: 天山网

  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难以驯服的狂野之地,一度严重侵袭威胁人类生存空间。为守护家园,人类从未停止抗争。

  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新疆各族人民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筑起了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在防沙治沙过程中,人们探索出多种治沙“武器”,在固沙阻沙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助力惠民富民。

  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也是一种防沙治沙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无人机监测、智能灌溉、梯田治沙等高效治沙新路径,对沙漠进行“精准打击”。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目前,国家在新疆设立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且末县、奇台县、麦盖提县5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总结推广沙区工程防护、植被恢复、经营型防护、绿洲—沙漠过渡带防风固沙等适合新疆的实用技术模式。

 这是6月15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拍摄的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磊 摄

  走进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登高望远,一行行红柳、梭梭整齐排列,昔日漫漫黄沙已经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植物都是今年栽种的,品种有红柳、四翅滨藜、梭梭等,长势特别好。”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说。

  这个治沙示范区位于县城东侧,距县城17公里,处于沙漠边缘空白区、风沙危害区,是于田县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主战场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打响一年来,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新增治理面积近3万亩。综合示范区还带动本地群众稳定就业2600余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

俯瞰沙雅县肉苁蓉种植及加工基地(7月30日无人机摄)。

  在沙雅县盖孜库木乡的梭梭治沙示范基地,连绵成片的梭梭覆盖在无边的沙地上,长势旺盛,不少农民正拿着铁锹在梭梭根部翻找“宝藏”——肉苁蓉。

  “从10月到12月,挖一公斤一元,一天挖200公斤,可以拿到200元。”盖孜库木乡盖孜库木村村民胡仁武说,他年纪大动作慢一些,动作快的一天可以挖500公斤。

  这个梭梭治沙示范基地位于绿洲与沙漠的缓冲地带,流动沙丘密集,最高达10米,是危害沙雅县绿洲的主要风沙策源地之一。沙雅县从2011年开始尝试栽种梭梭,到如今已有15000余亩,并在2014年成功嫁接肉苁蓉,目前已嫁接10000亩,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有效带动附近村民增收,推动治沙形成产业化。

尉犁县托布协罗布麻防沙治沙示范区空中俯拍图。帕日哈提·阿不力米提摄

  12月2日,在尉犁县墩阔坦乡托布协罗布麻防沙治沙示范区,一株株罗布麻幼苗在风中摇曳。这里已进入沙漠腹地,极目远望,示范区道路两侧各宽360米的罗布麻栽植区如同巨龙,向着苍茫辽远的沙漠挺进。

  “这些幼苗是今年3月份栽种的,有的已达30多厘米高。”值班看护新栽种罗布麻的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干部艾山·苏来曼说。

  托布协罗布麻防沙治沙示范区是尉犁县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示范工程之一,一期总面积3000亩。在尉犁县,野生和人工种植的罗布麻面积达160万亩,在防沙治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以来,尉犁县结合防沙治沙要求,集中力量发展罗布麻产业,从人工种植到纺织、康养药用、板材家居、旅游发展等,规划了多个产业,吸引10余家企业前来投资或洽谈合作。

  (整合:古丽革乃·艾尔肯 资料来源: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 、天山网-新疆日报、尉犁县融媒体中心)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马新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