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一位列车长眼中的春运十年

2025-02-01 09:17:3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各位乘客,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把贵重物品保管好,不要遗失了……”1月24日21时30分,K9760次列车从伊宁站开车,张明敏开始了车厢巡视工作。

  今年是张明敏经历的第10个春运,这10年,他从一名列车员成长为一名列车长。

  2015年,刚刚23岁的张明敏成了T206次列车的乘务员,这趟车往返于伊宁站至上海站,一个往返需要整整8天,即便是单程运行时间也需要55小时16分。不管是夜里几点,只要到站,张明敏都要和同事们一起在站台立岗,迎送乘客上下车。

  10年过去了,T206次列车也成了张明敏的回忆,铁路部门经过多次调图后,这趟特快列车已经被Z40次列车和Z306次列车所取代,运行区间改成了乌鲁木齐站至上海站,运行时间分别压缩到39小时48分、40小时6分,加上从乌鲁木齐站到伊宁站的4个多小时运行时间,旅途和以前相比,节省了近10个小时。

  2014年11月,新疆有了高铁。张明敏见证了从仅有一趟动车到每天发送十余趟动车和几十趟城际列车的历史。风驰电掣的动车组和城际列车奔驰在天山南北,乘客有了一日千里的畅快体验。

  “列车提速了,车厢里的环境也好了。”张明敏说。

  在各车厢巡检的过程中,张明敏时不时帮助乘客归置一下行李架上的行李,避免在行车过程中出现行李掉落的情况。张明敏对记者说,现在大家出行时随身携带的行李比10年前少多了。

  当年张明敏最怕的就是春运期间在硬座车厢值乘。“那时候人多行李更多,大包小包一堆,很多人会带着特大号编织袋,有时候行李架上放不下,只能塞到座位下。”他回忆道。

  记者在伊宁站发现,一个拉杆箱、一个双肩包成了现在大部分乘客的“标配”。而在K9760次列车上,不少车厢的行李架上都没有摆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里啥都不缺,想吃啥特产也能在网上购买,不需要千里迢迢往回背了。”乘坐K9760次列车,到乌鲁木齐中转前往河南省郑州市的李静说,她回家过年就带了些换洗衣服,拉着一个拉杆箱就上车了。

  张明敏值乘的这趟K9760次列车是一趟周末列车,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就会加开这趟假日列车,以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

  车厢的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10年前,列车都是硬座多于卧铺,而现在卧铺车厢远超硬座车厢。“生活条件好了,买个卧铺票不用再算来算去了,舒舒服服睡一觉就到家了。”66岁的乘客金山说。

  乘客的素质也高了,不管是在硬座车厢还是在卧铺车厢,瓜子壳都少了很多,这也减轻了列车员们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去照顾特殊旅客。

  车厢里设有“天山雪莲”服务点,在这里有常用药箱和可满足旅客日常需求的便民服务箱。便民服务箱里曾经只有几样物品,如今增加到有护手霜、擦鞋湿巾、粘尘器等13类物品。

  说话间,列车停靠在精河站,8号车厢上来了一位坐轮椅的乘客,列车员帮忙安置好乘客之后,又在铺位上方挂上了一个由雪莲和爱心组成的圆形挂件。“这是我们的爱心标识,只要看到这个挂件,大家就知道这是一位需要关注的重点旅客。”张明敏说。

  夜深了,乘客们陆续休息了,张明敏仍带领着列车员们开展着各自的工作。

  1月25日6时48分,列车到达乌鲁木齐站,张明敏送走了最后一名乘客,看着正从睡梦中醒来的这座城市,他心中一阵轻松,“早安,乌鲁木齐,我可以好好睡一觉了!”他开心地跟记者道别。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古丽革乃·艾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