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行在春天里 记录时代美

2025-02-12 09:15:5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1月11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治立(右二)在乌什县绿原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采访。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1月24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魏永贵(左)在哈密市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族乡牧民家中采访。马静摄

1月15日,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白素君(中)跟随民警和护林员一起巡山。杨天祥摄

1月19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盖有军(左)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吉尔镇采访“网红镇长”王磊。樊冰倩摄

1月13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加孜拉·泥斯拜克(左)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采访美团外卖骑手。杨国铭摄

1月27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马蓓(右)在新疆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龙腾路营业网点采访快递小哥王凯。王应龙摄

  编者按

  这是一个温暖明媚的新春。在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光里,新疆日报社(集团)精心组织百名全媒体记者编辑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他们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用细腻的文字描摹节日的喜庆氛围,用生动的笔触讴歌催人奋进的时代,用写实的镜头记录日新月异的发展。他们的报道,不仅传递了温暖和力量,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凝心聚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

无论“冷热”,勇敢奔赴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白素君

  乙巳蛇年除夕,阖家团圆之时,我没有与家人坐在灯火温暖的餐桌前吃团圆饭,而是和同事奔赴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石榴巷采访。

  这条800米长的石榴巷里,生活着18户人家,共72位村民。6年来,他们每年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今年去你家,明年到我家。男女老少围坐一处,一边品尝佳肴、互道祝福,一边畅谈村子过去一年的变化以及新岁的愿望。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相互托举的力量,以及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看到了普通百姓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的坚定足迹,能记录下他们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我倍感幸福。

  这是新春走基层带给我的快乐——记录变迁,定格笑容,留住大地深处的蓬勃和自信。

  新春佳节前夕,我走进新疆夏尔希里。在没膝的大雪中,我与边境派出所民警以及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护林员们一同巡山。29公里的崎岖道路,艰难行走了10小时。

  一路上,我们不仅要克服海拔落差带来的高原反应,还要以雪水解渴、以干馕充饥。途中,我疲惫不堪,在风雪中冻得快要落泪,一度想要放弃。然而,当听到民警喊出“走过巡边路,才知国之大,有国才有家”的口号时,如同一束光,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无穷的力量。即便翻山越岭摔倒,膝盖磕伤,我依然坚持走完了全程。

  这是新春走基层的艰辛——真切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伟大,真实体会到了平凡人坚守岗位的不易。

  当我走进阿拉山口站集装箱换装库,机器的轰鸣声和冷风将我包围。在这里,我看到年轻司机熟练地爬上龙门式起重机,精准操作桥吊,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为中欧班列“换鞋”,将集装箱货物从一种轨距的列车上卸下,再装载到另一种轨距的列车上。他们身上洋溢着青春活力,我永远记得一名工人说“看着自己经手的货物能走向世界,这工作值得”时脸上洋溢的自豪,我也见证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笃定与骄傲。

  这是新春走基层的感动——见证普通人用青春与汗水,诠释时代责任与担当。

  我在温泉县的一个小村子里,采访一位回国女博士。她坚决不用“博士”头衔卖瓜子赚流量,而是凭借知识和科技为瓜子产业“赋能”,用实力让瓜子走出国门。

  还有博乐市一位被村民称为“坑儿子”专业户的村支书,为了带领村民致富,一次次让儿子打头阵,不断试种新作物,用倔强与奉献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我背上行囊,一次次亲临现场,倾听不同人群的声音,也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鲜活的基层故事,更让我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义。身为一名记者,不仅要勇敢地奔赴有“热气”的地方,还要大胆地前往有“冷气”的区域,才能挖掘和捕捉到更多鲜活的线索。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见证人们奋斗的足迹,是使命,更是前行的力量。

用心触摸“新”年味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张治立

  年年新春走基层,年年有不一样的感触、不一样的收获。

  从乌什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区域的新居新貌、乡村巴扎,到沙雅县具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功能的大碗茶馆、城市驿站;从库车市老城区龟兹小巷的网红店铺、群众社火,到阿克苏市多浪河畔的果品仓储、电商配送;从南疆最大滑雪场上女子滑雪教练队的激情飞扬,到中吉边境线上女子护边队的家国情怀……回味悠长、感慨良多。

  我始终行走在充满魅力、活力和感染力的年味里。无论在满城尽是“春节红”的街头,还是在苍山戈壁一片雪的乡野,令人美好愉悦、温暖踏实的年味始终萦绕在心头。

  这是新时代里的年味。在实现脱贫摘帽仅仅5年、2024年春节前又发生7.1级地震的乌什县,我看到农牧民在新建或加固的房屋里看电视、聊家常、做美食、算增收,看到巴扎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纯真的笑脸、带货的主播以及长龙似的私家车,看到滑雪场穿梭的身影、多彩的雪具大厅、专业的教练队伍,能不被边疆百姓乐享幸福新生活感染吗?

  这是新征程上的年味。在连续多年荣登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的库车市,我看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和旅游名片因老城街巷改造擦得更亮,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龟兹文化在高台民居广场展示、在龟兹小巷弥漫,看到昔日居住在“泥巴巷”里的群众燃起了创富梦,居民们奋进的足音和着游人的脚步声在深巷内回响,能不为南疆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新目标喝彩吗?

  这是新伟业中的年味。在去往别迭里口岸必经的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乌什边境管理大队8号边境执勤点,一群充满阳光的女护边员用脚步丈量祖国的边境线以苦为乐;在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构网型储能项目——新华乌什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项目储能电站,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技术人员守护“超级充电宝”以苦为荣。走近这些平凡岗位的坚守者,能不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务实担当新作为点赞吗?

  这个春节,年味未曾淡去。用心触摸,践行“四力”,会发现它在一个个新变化中生生不息。

见证新奇迹的诞生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魏永贵

  “飞沙走石尘滚翻,猎猎旌旗向天山。”“坤渝直流心底事,英雄豪迈藐寒烟。”……

  春节前夕,我来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镇,在戈壁深处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里坤换流站采访。这个换流站的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正在抓紧安装设备。在项目生活区围墙上,一首首诗歌吸引了我的目光。

  三塘湖镇是巴里坤一个比较偏远的乡镇,辖区大部分是戈壁滩。因缺水,戈壁滩上草木难生,鲜有人迹。这里的风很大,是新疆九大风区之一。

  大风,成为三塘湖戈壁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伴随着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电力产业的发展,新疆的“沙戈荒”不再是荒凉的代名词,成了新能源企业竞相追逐的产业宝地、能源高地。三塘湖戈壁,也告别了亘古以来的荒凉寂寥,越来越热闹。

  热闹之一,是这片戈壁上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除了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里坤换流站,还有立新能源三塘湖80万千瓦风储项目、华润三塘湖1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中国能建哈密“光(热)储”150万千瓦基地项目等。这些项目相距不远。如果从空中俯瞰,一个个“大风车”、一座座铁塔、一幢幢站房,在大地上构筑着别样的风景。不远的将来,从这里发出的清洁电力,将越过千山万水,送往川渝大地。

  热闹之二,是近几年来年年都有数千名建设者奋战在这片戈壁上。仅巴里坤换流站夏季施工高峰期就有1700多人。其他的新能源企业也常年有一批建设者在戈壁坚守。

  三塘湖区域还是煤炭资源富集地,出产的富油煤焦油产率达10%以上,最高达20%,是世界罕见的富油煤资源,也是煤制油气、发展煤化工的理想原料。2024年10月8日,总投资1700亿元的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在三塘湖矿区岔哈泉园区全面启动建设。这个项目以三塘湖富油煤为原料,集煤炭开采、煤制油、煤化工、新能源建设、新材料生产于一体,是全球首个应用二代技术直接液化煤制油(柴油、石脑油、轻白油等)的项目。

  岔哈泉村,是三塘湖镇4个行政村之一。当前,配合国家能源集团这一项目建设的产业小镇正在规划。未来,这里将成为全疆乃至全国知名的煤化工产业基地。

  石头梅煤矿、条湖煤矿……一批批重点煤矿得到开发,中煤集团、长安能源……众多煤电煤化工龙头企业纷纷入驻。三塘湖的戈壁上,谱写着能源产业大发展的交响曲。

  三塘湖镇也更加热闹了。十多年前,这个偏远小镇仅有一两个饭馆,三五家商店。如今,装修豪华、可容纳几十上百人同时就餐的饭馆有七八家,新开业一两年的几家超市中,最高的年营业额已接近百万元。

  新疆的戈壁滩,是诞生一个个奇迹的地方。风雪中漫步三塘湖,我正在见证一个新奇迹的诞生。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加孜拉·泥斯拜克

  寒冬腊月,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气温逼近零下30摄氏度,空气变得更加稀薄,就是在这样充满挑战的环境里,记者感受到了很多暖意、新意。

  塔什库尔干有两个陆路口岸,一个是通向巴基斯坦的红其拉甫口岸,一个是通向塔吉克斯坦的卡拉苏口岸。口岸不仅气温低、风还大,体感更寒冷。但在这里,有一群热血的移民管理警察。

  “你学的是英语专业吗?”看着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前哨班民警米凯瑞和一位外籍司机无障碍沟通的样子,记者好奇地问。

  “嗨,都是在工作中学的,我们这儿的民警都有这技能。”米凯瑞笑着说。

  2024年,从红其拉甫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及车辆均突破历史新高。祖国西部边陲频繁的人员和贸易往来,是新疆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实现自身发展的缩影。在此过程中,每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都显得弥足珍贵。

  “你好,我们想吃正宗牦牛火锅,可以推荐一家吗?”一对自驾游夫妇看到正在送餐的美团外卖骑手西尔汗比克·米尔艾力,拦住他问。

  外卖骑手是红火的旅游业在高原催生的新事物。西尔汗比克以前是牧民,成为美团外卖骑手后,他凭借勤奋肯吃苦,很快成为“接单王”。冬季,塔什库尔干一半以上的餐饮、民宿仍然营业,游客“留住”了店主们。

  壮美的雪山、蜿蜒曲折的盘龙古道、“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塔什库尔干成为“奔县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红火,当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小到服务区里卫生间流出的热水,大到住宿餐饮环境的优化,都在为留住游客而暗自发力。

  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记者还看到了一座座充满科技感的日光温室,有的在育蔬菜苗,有的在采摘成熟的番茄、草莓,有的在管护车厘子树,满眼的生机盎然。这些日光温室不仅能丰富当地的果蔬供应,还能为游客提供采摘乐趣。

  在这里上班的员工90%以上都是当地人。他们从不认识菜苗、不会种、不会管护渐渐成长为可以通过手机管理智能温室的能手。他们好学上进,不断突破自己。

  这一个个奋斗者自带光环,他们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主角,他们爱岗敬业、朴实勤劳,他们敢于拥抱新事物,他们的每一份努力都熠熠生辉。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范国斌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