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班:绽放在边境线上铿锵玫瑰

2025-03-09 22:16:2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郑海燕和往常一样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

  郑海燕是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74团职工,也是木兰班中的一名护边员。2015年起,她扎根在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线上的26号执勤房。木兰班,由18名女护边员组成,她们由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4个民族组成,像一朵多民族融合的绚丽花朵,绽放在边境线上。

木兰班女护边员在中哈边境线上巡逻。鲁奕辰 摄

  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兵团女职工们便已驻守在中哈边境线上,开启了巡边护边的征程。她们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守护国土的重任,宛如一朵朵铿锵玫瑰,在边境线上傲然绽放。第一批女子护边员光荣退休后,守边护边的接力棒传到了她们女儿的手中。

  守边、巡边、护边是郑海燕母亲李淑英留给她的任务。1952年,从部队转业的李淑英来到第四师,成为一名护边员。2021年,90多岁的李淑英在26号执勤房陪女儿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个春节。“当时,母亲告诉我,这里是她守护的国土,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土,让我一定要守好这片土地。”郑海燕说。

  为了母亲的嘱托,为了祖国的安宁,她坚定不移地行走在巡边的道路上。

  春天,融化的雪水淹没了小路,郑海燕和她的姐妹们蹚水前行,冰冷刺骨的雪水浸透鞋袜,寒意直往骨头里钻,但她们巡逻的脚步从未停歇;夏日,天气变幻莫测,暴雨、冰雹常常毫无征兆地袭来,转瞬之间便将她们全身淋透,即便如此,她们依然坚守岗位;冬季,最冷的时候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凛冽的寒风能穿透最厚的棉衣,吹在脸上如同刀割一般。这些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郑海燕和木兰班的女护边员们,她们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边境线。

  如今,郑海燕的儿子也追随家人的脚步,成为一名护边员。虽然他不在木兰班,但同样在边境一线为守护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一家人的传承,正是木兰班众多护边员家庭的缩影。

  和郑海燕一样,几乎木兰班每一位女护边员都有一段传承的经历:“军垦三代”乌登主动请缨去木兰班工作;护边员刘群曾经带着88岁的母亲来到哨所工作……

  木兰班不仅是国土的守护者,还是国家安全的宣传员。多年来,在第四师妇联的组织和带领下,“木兰”宣讲队、“木兰”志愿服务队、“木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等经常到74团各连队开展活动。她们用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着守边护边的重要性,传播着国家安全知识。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刘芳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