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治沙+生物治沙 墨玉县走出绿色发展新路
2025-03-19 11:36:15 来源: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
在风沙的挑战面前,墨玉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防沙治沙之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厚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近年来,墨玉县坚定不移地秉持以群众治沙为主体、生物治沙为核心的治沙模式,通过科学规划、高效执行,将防沙治沙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3月17日,走进墨玉县喀尔赛镇兴旺村防沙治沙点,一幅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映入眼帘。农民们正忙碌地种植红枣、玫瑰花等植物,为沙漠增添生机。今年,喀尔赛镇在防沙治沙上展现出强大的决心和行动力,沙漠治理面积达2.86万亩,覆盖26个村,715户农户积极参与其中。目前,已完成0.6万亩的种植任务,铺设灌溉主管道覆盖2.8万亩,滴灌面积达1.2万亩,配套道路建设了15.7公里,电力设施铺设15.2公里,打水井63口,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后续的种植和植被生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喀尔赛镇党委书记陈飞介绍,在推进治沙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方面,深入村户,围绕“种什么”向群众请教,共同商议确定种植范围和作物,充分尊重群众的智慧和意愿。另一方面,积极动员有经验、有实力的群众先行开展配套工作,让大家切实看到政策带来的实惠,从而激发更多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此外,通过多次组织镇级观摩会,针对土地平整、管网铺设等环节,交流治沙经验,推广好的做法,有力推动了治沙工作的高效开展。
喀尔赛镇古勒巴格村村民艾力·买提图尔荪便是众多积极参与者之一。今年,他承包了70亩地种植红枣,与众不同的是,他选择种植3-4年树龄的红枣,当年即可挂果。艾力·买提图尔荪满怀欣喜地分享道:“去年我种了600棵树,成活了597棵,成活率非常高,有的树当年就结果了,实实在在看到了收益。”这样的成功案例,无疑为其他群众吃下了“定心丸”,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治沙事业。
2025年,墨玉县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把生物治沙作为重点,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采取外部治理、内部歼灭、薄弱区巩固的科学方法,计划实现全县治理沙化土地总面积30.88万亩,其中群众治沙面积达11.7万亩。主要通过种植胡杨、沙枣、红枣、梭梭、红柳等乔灌木树种,并在林下配套种植肉苁蓉、甘草、板蓝根等经济作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对绿洲内部和边缘沙化土地进行有效治理。
墨玉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张合说:“全县11.7万亩群众治沙土地目前已平整10.67万亩,已修建电力线路142公里,已打井134口,已种植面积0.76万亩,预计4月底之前完成全部种植面积。”这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墨玉县防沙治沙工作的坚实步伐,也彰显着全县上下守护绿色家园的坚定信念。
墨玉县的防沙治沙实践,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更是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绿色增收之路,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乃比江·艾则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