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辽宁农业专家来了,带来新品种新技术

2025-04-23 23:12:3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以前种蔬菜,收入不高,现在种了草莓,5个大棚卖了近10万元,这多亏了有‘贵人’相助呀。”4月7日,谈起这几年的收入变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团结农场职工鲁绪彬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

  鲁绪彬口中的“贵人”,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塔城分院副院长王志刚。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塔城分院副院长王志刚(中)在查看草莓长势(资料图)。李可摄

  时间拨回到2019年3月,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塔城分院成立。从那时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一批又一批奔赴塔城,助力当地农业发展。2022年12月,王志刚踏上了这片土地。

  刚到塔城,王志刚就一头扎进工作里。他心里清楚,要想让当地农业有大变化,就得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

  想法虽好,推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那些新的栽培、管理技术,和以前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很多人都不接受。”王志刚无奈地说,就拿整形修剪技术来说,传统种植户习惯了老方法,对这种新方式心存疑虑。

  面对质疑,王志刚没有退缩。他和专家们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先干起来,让大家看到成果,就会相信我们了。”于是,他们在田间地头亲自示范。终于,新品种草莓试验成功。

  “这种立体栽培技术,能让土地利用率和产量大幅提升,比普通平面栽培至少增产30% ,一亩地能产三四千公斤。像‘香野’这个品种,口感甜,很受市场欢迎。”王志刚说,今年,他们准备大批量繁育草莓苗,免费提供给菜农。

  除了草莓种植,王志刚和农科院专家还盯上了双孢菇产业。他们为新疆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在额敏县郊区乡清泉村建了62座现代化双孢菇大棚。如今,这里的双孢菇日产量达8至10吨,产品销往乌鲁木齐、安徽等地。

  “我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还挺轻松。”清泉村村民耿喜敏说。

  新疆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龙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带动60人左右就业。下半年,公司打算新建70座菇棚,让更多村民增收。

  在塔城的日子里,王志刚忙得像个陀螺。他不仅要操心技术推广,还得四处奔波指导农户。一年到头,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到20天。“每次从家里坐飞机来塔城,心里都特别难受。”王志刚坦言,离家万里,心里难免牵挂,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能给当地带来改变,又充满了动力。

  在王志刚和其他援疆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塔城分院成绩斐然。累计引进玉米、棉花新组合、新品种1100多份,园艺品种53个,发放种苗19.7万棵,投入援疆项目资金2100万元,新增经济效益1.5亿元。

  “他们常来给我做技术指导,教我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还提供抗病性好、口感佳的番茄、茄子、黄瓜品种,一个棚能多收几千块钱!”塔城市恰夏镇恩喀德克村村民吕智对专家们赞不绝口。

  如今,王志刚又有了新目标,“我们要打造‘塔字号’农业芯片,等‘十四五’项目结束,希望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规模能达到万亩以上,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增收。”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王荣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