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援疆书写“暖心答卷”
2025-04-28 11:01:2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巍峨的慕士塔格峰脚下,蜿蜒的克孜勒苏河奔流不息,见证着江苏省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自2010年中央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以来,江苏省累计在克州投入援疆资金超20亿元,实施教育援疆项目187个,培训教师1.2万人次。
3月19日,江苏省宿迁支教团张静老师带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与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中心学校师生通过“空中课堂”同上一节课。朱磊 摄
“悦”读书香:唤醒帕米尔高原上的雏鹰
3月19日清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小学二年级(1)班的学生古丽加依娜·买买提哈尔手拿《我爱克州》系列绘本,专注阅读。这套由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统筹,江苏教育出版社与克孜勒苏出版社联合编纂的教育读本,并成为新疆全民阅读大会重点推荐书目。
自2023年全面推进全民阅读工程以来,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建了“硬件+课程+活动”三维体系,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50万元,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小学建成“智慧森林”数字图书馆,馆内配备朗读亭、扫码听书等数字化设施。该馆参照南京、苏州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标准,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教师创新采用“阅读+学科”融合模式。宿迁援疆教师李京彩通过三个学期的阅读引导,使所带班级数学成绩从年级末位跃升至前列。
“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提升了。”宿迁援疆教师团副团长蔡光磊介绍,团队制定了《“大阅读”活动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确保每班每周开设专门阅读课。
在文化共建方面,苏克两地联合开展了“走读三万里·经典永流传”等12项主题活动,促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题写的“祁智工作室”落户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小学。该工作室自2024年9月成立以来,已组织“阅读马拉松”等特色活动,累计评选144位“阅读先锋”,并建立了21天“半马”、30天“全马”分级培养机制。
3月23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中学,学生们在心理社团进行社团活动。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摄
多彩社团:展现初中校园的青春活力
“老师,您看我刚钩织的毛线花好看吗?送给您!”一个周日清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中学“织女社”成员孜比不拉江·艾再孜向援疆教师黄骏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2023年9月,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中学,江苏省泰州援疆教师团队针对该校学生特点,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时任泰州援疆教师团团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中学副校长的王鹏程,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中华文化大讲堂”。
“从诗词韵律到传统艺术,每堂课都是文化洗礼。”泰州援疆教师刘群介绍。截至2024年秋季学期,刘群接任“中华文化大讲堂”后,该课程已举办10余期,累计吸引4000余人次参与。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刘持芸见证过这样的场景:900人报告厅座无虚席,刘群运用多媒体技术解析戏曲艺术,学生们时而凝神静听,时而热烈讨论。
众多社团中,现任泰州市援疆教师团团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验中学副校长谭义专重点推进心理社团建设。
“初中生正值身心发展关键期,我们通过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谭义专说。
具有近20年心理辅导经验的包银梨老师,在69万元援疆资金建成的专业心理辅导功能室内,已为1150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在克州党委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泰州援疆教师团将江苏“第二课堂”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形成“中华文化大讲堂+特色社团”的协同育人模式。目前该校社团课程覆盖率达100%,涌现出戏曲社团、足球社团、经典诵读社团等特色组织。
“江苏老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全新的成长方式。”刘持芸介绍,学校正推进“传统文化+科技”融合计划,拟于2025年底建成3D打印实验室和机器人编程教室,借助江苏教育资源破解边疆科技教育瓶颈。
3月23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克州江苏实验中学),苏州援疆教师陈海波在课间进班辅导学生。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摄
蝶变高中:高考成绩“两级跳”背后的“苏式密码”
2023年高考放榜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克州江苏实验中学)校园内欢呼声此起彼伏。江苏援疆教师团队与本地教师携手创造历史:本科上线率达72.51%,较上年提升15.52个百分点。
2024年高考季落幕,该校电子屏再传捷报:本科达线率攀升至89.08%,实现16.57个百分点的跨越式增长。
这所拥有36个教学班、1607名在校学生的中学,近年来育人成效显著:大批毕业生考入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涌现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吐尔干比·买买提塞依提、“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穆合丽莎·阿布都克日木等优秀学子。这场教育“蝶变”,源自江苏“组团式”教育援疆教师团队历时数年的精准攻坚。
在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的支持下,该校完成异地新建工程。2023年9月,占地面积230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式投用,教学楼、室内体育馆、标准化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师生打造了现代化的育人环境。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江苏援疆团队着力推进教育理念革新与师资培育。31名江苏援疆教师既承担教学重任,更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
3月21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二中学(克州江苏实验中学),苏州援疆教师陈海波指导徒弟娜地拉·阿布都热依木,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摄
近三年,借助“苏老师工作站”“青年教师发展中心”等平台,该校累计开展州级以上教研活动506场次,举办专题讲座247场,培训教师逾1.2万人次,并通过“青蓝工程”促成213对师徒结对。
苏州援疆教师陈海波除完成本校高三生物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一中学凌敏、谭雨露等教师的带教工作,其指导的本地青年教师娜地拉·阿布都热依木虽初入教坛,已在州级解题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在援疆教师与本地骨干教师的共同引领下,学校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名师工作室各1个,培育国家级教学能手1人、自治区级教学能手2人,2人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计划。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陈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