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丨海拔5600米,他带领团队啃下“硬骨头”
2025-05-01 17:58:4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郭玲报道)5月1日,王长新回到昌吉家中,与亲友分享获得2025年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的喜悦。荣誉背后的故事令人惊叹,在平均海拔5600米“生命禁区”,他率团队以硬核技术破世界难题,成为高原矿山建设的标杆。
王长新是新矿集团新疆天山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火烧云铅锌矿公司总经理助理。2008年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毅然投身到荒漠戈壁的矿山生产一线,成为一名采矿技术员。
在火烧云铅锌矿建设现场,王长新(中)正在和同事查看图纸。受访者供图
17年来,王长新一直扎根在矿业开发一线。2023年,他主动请缨投身到位于昆仑山脉深处、世界海拔最高的火烧云铅锌矿工作。
平均海拔5600米、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不足平原50%的氧含量和气压、冻土层深逾200米……这是被称为“生命禁区”的世界海拔最高铅锌矿山,但吸引王长新的是,火烧云铅锌矿不仅储量规模亚洲位居第一、世界排名第六,还是新疆“十大产业集群”中“绿色矿业”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这里每一块矿石都承载着希望,再难也要干!”王长新说。
王长新挑起了这座世界海拔最高铅锌矿山建设总指挥的重担,带头组建了“5700党员突击队”,建设初期,他们搭建简易板房作为“前沿指挥部”,每日徒步20公里崎岖山路取水,驻矿200余天,他带领团队完成数十项基建攻坚任务:架设高海拔专用供电线路、打通矿区主干道……每一步都凝聚着血汗与智慧。2025年,矿区将完成矿山建设任务,实现达产,年生产矿石250万吨,成为我国战略资源保障的重要基地。
“没有他的身先士卒,我们撑不下去。”团队成员徐志华感慨道。在风雪肆虐的冬季,他带头在寒风凛冽的现场指挥抢修设备;在缺氧环境中,他坚持与技术人员同吃同住。正是这种“领头雁”精神,让团队在“生命禁区”创造了高原矿山建设的“中国速度”。
高寒冻土爆破、氧化矿选别、智能开采系统……每一个技术难关都是横亘在项目前的“拦路虎”。王长新深知,唯有创新才能突破桎梏。
王长新因地制宜设计了“火烧云矿区高原冻土阶梯式微差爆破技术”,带领团队在冰天雪地中反复试验,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改进,终获成功,使施工效率提高15%;他主导的“氧化铅锌矿光电分选富集工艺”突破低品位矿石利用瓶颈,成功将资源回收率提升25%,年增效超亿元;他牵头申报的《露天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示范》获自治区重点科技专项支持,项目引入5G远程操控、无人驾驶矿卡等先进技术,构建5G智能采矿系统,推动我国高海拔矿山开发技术迈入先进行列,成为高原特殊工况采矿技术的“创新策源地”。“我们要让‘中国方案’成为高原矿山的标杆!”王长新的话语掷地有声。
“开发一座矿山,带出一支铁军”,这是王长新始终践行的理念,从2009年参与的康古尔金矿到火烧云铅锌矿项目,他带出了“党员突击队”“技术尖兵班”等特色团队,推行“师徒结对”培养机制,培养出20余名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矿山开发不仅要出矿石,更要造福一方百姓。”随着火烧云铅锌矿投产,和田地区正加速形成探、采、选、冶一体化产业链,火烧云项目预计直接带动就业5000人,间接拉动物流、服务等上下游岗位超万个。
日前的一次劳动模范交流会上,王长新说,新疆拥有资源储量的矿种达到了102种,已建立起包括火烧云千万吨级铅锌资源开发基地在内的十大资源开发基地,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努力奋斗,书写属于矿业人的华彩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建设美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