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好故事丨“拉齐尼是我们的偶像!”——在山东济南勇救落水群众的三名新疆籍学生书写最美青春答卷
2025-05-03 22:45:4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一鸣
济南国际园博园内,湖水褪去了些,碎冰已随着暖阳消融。阿卜杜喀日木·阿迪力、比拉力·阿布都外力、阿布都萨拉木·麦提尼亚孜再次行至湖畔,望见湖心漂浮的那只橙色救生圈时,3人相视一笑。
“那是救人用的救生圈,当时水位比现在高,水里还有很多碎冰……”4月28日,3人指着湖中心的一抹橙色说。
约两个月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24级汽修3班的这3名新疆籍学生,从济南国际园博园刺骨冰冷的湖水中,救出一对母女。
危急时刻,3名“00后”学生为什么能毫不犹豫出手相救?他们是什么样的青年?又有着怎样的成长轨迹?
阿卜杜喀日木·阿迪力、比拉力·阿布都外力、阿布都萨拉木·麦提尼亚孜在事发地的湖边,向记者讲述救人细节。记者 刘一鸣摄
青年的模样
比拉力瘦瘦高高的,一头自然卷发,说话时亮晶晶的眸子看着你,一脸憨笑;阿卜杜喀日木活泼开朗,机灵中透着俏皮,有主见和天马行空的想法;阿布都萨拉木话很少,但一聊起足球,自信阳光……
“起初我也很难想象他们从湖里拯救了两个生命。可后来想想也不意外,是他们会做的事。”3人的辅导员缪丽伟说。
进入大学,有人放松心弦释放压力,有人蓄力充能继续前行。3人属于后者。
缪丽伟说,对以前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的普通高中生来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有一定难度,3人在专业学习中也略显吃力。
“老师,我们有几门课跟不上,想补补……”当几名新疆学生第一次主动上门,他们的话让缪丽伟感到意外,“刚入学很多学生还在适应大学生活,和我聊学习、谈专业就业前景的孩子不多。”
这几名新疆学生中,除阿卜杜喀日木外,都性格腼腆。对于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关心关怀,他们总说“挺好的”。“可对学习,他们是要求进步的,也有明确的学习规划,这很珍贵。”缪丽伟说。
学生宿舍内,吉他伴奏声缓缓流淌,歌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2024级汽修1班学生吕嘉伟和阿卜杜喀日木正在弹唱歌曲《平凡之路》。
吕嘉伟是主动申请搬到这间宿舍的。
“我喜欢新疆,但还没去过。想和这些来自新疆的同学们住在一起,听他们讲新疆的故事。”吕嘉伟说,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新疆人热情好客的性格在3人身上有了具象表现。“他们热情大方,对人友善,经常给我投喂家乡的红枣、核桃,介绍新疆的民俗风情,我们相处起来像家人。”得知吕嘉伟喜欢新疆美食,3人还准备好烤炉和鲜羊肉,打算户外烧烤时邀请他好好尝尝。
4月27日,阿卜杜喀日木·阿迪力、比拉力·阿布都外力、阿布都萨拉木·麦提尼亚孜走在校园里。记者 刘一鸣摄
救人那天,3人穿着湿衣服回到宿舍,阿卜杜喀日木发起了高烧,吕嘉伟忙前忙后打热水、买退烧药……
“他们见义勇为,我为他们骄傲,越相处越能发现他们很多珍贵的品质。”吕嘉伟说。
来自喀什市的李新疆在学校附近经营米粉店,3人是店内常客。“平时他们会把我的店推荐给同学,开业不久,店里琐碎的事儿很多,他们还主动提出,有需要帮忙的就给他们说。”
3人救人的事儿,李新疆是从别人口中听说的。“他们太低调了,事发之后来过几次,都没提过这事儿。这就是我们新疆的儿子娃娃,看起来内敛,内心却是火热的。”
在济南市就业的拍孜来·艾合买提在米粉店听说了3名新疆籍青年的故事。“真的不容易,他们年纪也不大,应该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却非常勇敢,像雄鹰一样。”她说。
纵身一跃的勇气早有伏笔
阿卜杜喀日木的妈妈没想到,儿子小时候“偷练”的技能成了救人的关键。
9岁那年,阿卜杜喀日木喜欢上了游泳这项运动,一有机会就泡进泳池里。
“小学时,我妈是我的班主任。”阿卜杜喀日木回忆,妈妈去教室时,发现儿子的座位上不见踪影,就会直奔泳池“抓人”。
“因为这事儿可没少挨批评。”阿卜杜喀日木说,“我小时候挺皮的,学习成绩也一般。”
“但他是个好孩子。”阿卜杜喀日木的妈妈艾比拜·努尔艾合麦提说,作为父母,他们更看重孩子的品德。“我们希望他的成长,要团结同学,和身边人互帮互助,要有男子汉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家中老大,妈妈眼中的阿卜杜喀日木开朗乐观且温柔。高三那年,即便学业繁重,每天放学后他第一件事仍是照顾生病的奶奶,陪奶奶聊天解闷,帮忙碌的父母分担家务。
艾比拜说,当家人得知他跳水救人时,很惊讶,但不意外。“他水性好,又有责任感,遇到他人遇险肯定会救。”
4月29日,阿卜杜喀日木·阿迪力、阿布都萨拉木·麦提尼亚孜、比拉力·阿布都外力被授予“济南市见义勇为模范群体”荣誉称号。记者 刘一鸣摄
家庭教育播下善良的种子,校园里的精神文化滋养与天山南北的民族团结沃土催发着种子生根、展叶。
“拉齐尼是我们的偶像!”比拉力说,“我从新闻里看到了他的故事,在学校,老师也带我们了解他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我很感动,他很勇敢,是帕米尔雄鹰,我们一直向他学习。”
看到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孩童,从冰面落入刺骨湖水中后,仍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阿卜杜喀日木感到震撼:“当时我想过遇到这种事自己会怎么做?但我不知道。”
16岁少年不确定的事,在20岁这年,有了答案。
“事情发生时,我脑子里就只想着救人了,没有犹豫。”阿卜杜喀日木说。
拉齐尼·巴依卡在冰湖中用生命托举起生命,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助人后拒绝报酬亮出党员徽章,玉苏普江·艾比布拉激流中三救落水者,依立拜·多松别克骑着白马入汉江救人……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的新疆好人,用一次次义举,践行着“中华民族一家亲”。
善意的火种一旦播撒,便会在心田长成遮天绿荫。
“发生自然灾害时,新疆人纷纷捐款出力。有人送烤羊肉串,有人连夜打了几百个馕,他们不求回报,就认为自己在做该做的事。”平日里话少的阿布都萨拉木开口道,因为大家都是一家人,心和心是连在一起,看到家人有危险,谁都不会不管的。
下次遇到还会救
3名新疆青年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和亲人。初到济南时,他们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但这种不安,很快就被学校师生的热情冲淡了。
入校那天,阿卜杜喀日木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拿着大包小包,没想到全班同学都来迎接他。“特别有归属感,有人对我说‘阿达西,欢迎你来山东’,感觉很温暖。”那天,有人帮他拿行李,有人给他介绍食堂、操场的位置,有人带他找宿舍。
3人的班长何建东是个山东男孩,性格爽朗却心思细腻。
“我们班本地同学多,说话会带点口音,语速一快他们就听不懂了。”何建东说,为帮3人快速融入集体,他私下给本地同学们“嘱咐”,“说话时说慢点,尽量别带口音。”
4月27日,阿卜杜喀日木(中)和比拉力(右)与舍友吕嘉伟在宿舍弹唱歌曲。记者 刘一鸣摄
缪丽伟的微信朋友圈里,3名新疆学生的出镜率极高,从她一次次的“晒娃”内容中,可以看到3人的成长。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会举行“最美家乡”主题活动。“去年我就鼓励他们去参与,他们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报了名。”缪丽伟说。
3人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资料,准备了PPT和视频等素材。在老师的帮助下,在众多师生面前,他们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
“很紧张,但特有成就感。本来不敢尝试,老师鼓励我们说,这是让大家了解新疆和新疆人很好的方式,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演讲让大家了解、爱上我们的家乡。”比拉力说。
“他们得了优秀奖。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奖牌,而是他们勇敢迈出的这一步。”缪丽伟说。
同专业的新疆籍学长艾山江·吐逊也尽心帮助几个学弟。
“几个学弟入校后,我鼓励他们加入社团、学生会,怕他们想家,会带他们去户外烧烤,组织聚餐。”艾山江说。
平日过节,老师去宿舍陪这些新疆孩子过节;舍友、同学会从家里带来美食与他们一起分享。
“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来山东不到一年,我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平时我们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别人。”阿卜杜喀日木说。
入校以来,阿卜杜喀日木等3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志愿活动。
“救人事件发生后,我才知道阿卜杜喀日木入校后一直坚持无偿献血。”缪丽伟说,还有比拉力和阿布都萨拉木,不久前学校有名同学患病急需用血,“那是他俩第一次献血,都义无反顾地挽起了袖子。”
现在,阿卜杜喀日木、比拉力、阿布都萨拉木成为见义勇为的小英雄,他们也有了“偶像包袱”。
“我们的言行,大家都看着呢。我们得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大家对我们的关注和认可。”说话时,比拉力的眼睛闪着光。
“下次遇到这种事,还会救吗?”记者问。
“救!”阿布都萨拉木跑到湖岸边,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涟漪荡开时,3个倒影在波光中晃动,如振翅的雏鹰掠过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