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沙枣花虽小 绽放戈壁添春意
2025-05-04 10:33:0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
虽是春天清晨,但火洲已是烈日当头。4月29日,伴着上课铃声,沈亮亮走进了三年级教室,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传递爱心》。课堂上,他引导学生建立关爱他人、主动助人的友善品格,鼓励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责任意识。
4月28日,沈亮亮在上节前安全教育课。本人供图
“90后”甘肃小伙沈亮亮,现在是托克逊县博斯坦镇吉格代学校党支部书记,他不仅要全面主持学校工作,同时还承担二年级和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任务。
2017年,美术学专业毕业的沈亮亮跨越2000公里来到托克逊县教学,迎接他的是11级的大风沙尘天气,和一群普通话都说不流利的孩子们。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动摇沈亮亮留下的决心,2018年,他考上特岗教师,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梦想,在这里扎下根。
“长城砖石要画得棱角分明,就像做人的骨气。”课余时间,沈亮亮带着学生在手绘墙前补色。学校里这面长达30米的“传统文化墙”,是他和同事们利用课余时间一点点完成的:二十四节气的来历被细细勾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箴言静静流淌。
“如今,这面能‘说话’的文化墙,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孩子们在绘画中感知家国情怀,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挥育人功能。” 沈亮亮说。
2023年,沈亮亮入选教育部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2024年,吉格代学校9名学生考入疆内初中班。其间,他牵头搭建了“家校共育+分层辅导”的教学模式,协调组建备考小组,针对学生薄弱科目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其中包括增设“错题诊所”由主课教师轮流坐班答疑。同时,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态,组织谈心会,帮他们缓解焦虑、树立目标。取得成效后,他总是谦虚地说:“成绩背后不是某个人的‘秘诀’,而是一群人朝着同一个目标使劲。”
在7年多从教生涯里,沈亮亮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瞬间。2023年,他从托克逊县博斯坦镇群排子小学调到博斯坦镇吉格代学校,需从原学校搬运一批教学物资,临时请学校男老师们留校帮忙卸车。那天忙到傍晚,等物资车抵达学校时,已是零点以后。让他感动的是,所有男同事都守在操场边,没有一个抱怨时间晚,也没有谁找借口离开的。那一刻,他心里特别暖,也更加坚定了带领学校团队共同前行的决心。他说:“学校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沈亮亮常常用“沙枣花虽小,也能让戈壁有春天。”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和团队。在他看来,他和沙枣树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来自平凡的农家,没有耀眼的光环;论能力,也并非样样精通。但就像沙枣树适应戈壁的干旱与狂风一样,他们也在乡村教育的“风口”里磨出了一股子韧劲儿。他们用自己的坚韧和奉献,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了一片小小的绿荫。
展望未来,沈亮亮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期望,想继续带着学校的教师们做两件“小事”:一是把“沙枣”精神融进课程,开发“沙枣树下的红色故事”校本课程;二是打通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边界,继续拓展“劳动实践基地”,春天种沙枣苗、夏天搭葡萄架、秋天收向日葵,让孩子们在翻土、浇水、收获中,真正理解“向下扎根”需要耐得住寂寞,“向上生长”离不开脚踏实地。
沈亮亮说,希望通过大家不断努力,让每一个从吉格代走出去的孩子,都能带着扎根乡土的底气、面向世界的勇气,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开出不一样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