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哥”马春强:用青春点亮万家灯火
2025-05-05 20:30:2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4月29日晚,吐鲁番市托克逊县明珠佳苑小区里,正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古丽米热·木克依提家中突然停电,朝窗外一看,外面黑漆漆的,应该整楼都停了,她赶忙拿起手机拨通一个熟悉的号码:“‘马上哥’,我们这栋楼怎么突然停电了……”
“马上到!”国网托克逊县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所长马春强抓起工具包扎进夜色。15分钟后,当居民楼的灯光重新亮起,孩子早已在古丽米热的怀里安然入睡。
在吐鲁番市,“马上到”不仅是马春强这位36岁电力人的口头禅,更是他点亮万家灯火的承诺。11年间,他带领团队守护着2.3万用户的光明,创新成果获多项国家专利,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电力人的担当。
马春强(左4)向供电所员工培训操作技能。李杰夫摄
“传统调相要爬杆1小时,现在10分钟搞定!”2021年盛夏,马春强带领“青创客”团队研发的三相低压旋转式换相开关引发行业关注。这项获得国家专利的创新,初衷只是他希望在极端天气下能更好保障群众用电安全。
素有“风库”之称的托克逊县,年均8级以上大风有100多天,面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和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马春强决定组建团队用技术改进破题。他和团队拆解变压器、推演算法,历时34天,最终研发出三相低压旋转式换相开关——调相时间从1小时锐减至10分钟,效率提升80%。面对狂风掀翻瓷瓶的顽疾,他化身“电力裁缝”,用20余次现场试验改良出“陶制瓷瓶绑扎法”。如今,这种为线路定制的“防风铠甲”稳定守护着托克逊电网安全。
2021年7月,河南暴雨灾情牵动人心。正在值班的马春强看到新闻后,连夜写下请战书:“我有抢险经验,让我去!”48小时疾驰3000公里,他带着新疆电力救援队直奔灾区抢险一线。
在齐腰深的洪流中,马春强带领队员用门板搭起临时“运检船”,连续4天每天睡眠不足3小时,冒雨抢修配电设备,当第7000户家庭重获光明时,他接到妻子分娩的喜讯。
“这根棒棒糖是灾区孩子给我的勋章。”指着手机相册中一张糖果照片,马春强说,这根棒棒糖是救灾抢险任务完成、团队撤离那天,一个7岁小女孩跑过来塞给他的,是他珍藏的最宝贵的礼物。
践行“初心”不仅体现在危急时刻,同样体现在平凡的工作日常之中。“‘马上哥’是个‘好巴郎’,自从他来过,我们再也不用摸黑回家了。”每当提起马春强,家住托克逊县一老旧小区的巴哈尔·古丽和街坊邻居们总会伸出大拇指。
“让‘黑楼道’亮起来是群众心里的要紧事。”2019年夏天,马春强在美惠小区抢修时,发现多位老人摸黑上下楼,于是暗暗记在心里。不久后,他牵头成立“马上办”志愿者服务队,连续6年走街串巷,点亮“黑楼道”3000余个。
马春强带领“马上办”志愿者服务队不断将温暖延伸,发起“马上点亮”志愿服务项目,立志“点亮心灯、点亮明灯、点亮百姓灯”,2年来先后开展“电助红领巾”“电暖夕阳红”等志愿活动26场,帮助56所中小学排查解决安全用电隐患,让300余名老人用上“放心电”。2024年3月,马春强所在的共产党员服务队获评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马春强荣膺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二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从火焰山下的技术攻坚,到中原大地的抢险驰援;从走街串巷的志愿服务,到老旧小区的“点亮行动”,这背后,是800余次的供电抢修、3500余次的上门服务、无数次的温暖回应,“马上哥”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电力人的“光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