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昆仑能量密码

2025-05-09 10:01:4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 通讯员 王健摄影报道

  春末夏初,位于叶城县西南的昆仑山区仍透着寒意,但普西三维地震采集项目工地却热火朝天。自今年3月开工以来,中国石油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分公司2170队的施工人员已增至2400余人。他们直面高海拔的缺氧环境、70度陡坡的攀爬挑战以及瞬息万变的高原气候,在昆仑山的褶皱带中探寻油气踪迹。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被喻为“给地球做CT”——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地层界面反射信号构建地下三维模型,精准锁定油气储层。5月1日,一架直升机将重达500公斤的钻机吊运至山腰不足3平方米的作业面。螺旋桨的轰鸣、钻机的震颤与山风的呼啸,在昆仑山谷奏响能源勘探交响曲。

4月28日,夜幕下,位于叶城县西南的昆仑山区临时营地繁星闪烁。

4月28日,在昆仑山区的临时营地,工人何国梁擦洗脸上的灰尘。

4月28日,在昆仑山区临时营地,工人们完成一天的施工任务后享用晚餐。

4月27日,测量组组长王子剑(前)和组员在昆仑山裂谷中找寻放线点位。

  在普西三维地震采集项目1403.59平方公里的作业范围中,98%为犬牙交错的山体,其中超六成属垂直落差逾700米的老山体,悬崖峭壁间车辆难以通行。“这里大部分的物资要靠空中运输,每次吊运都像在刀锋上跳舞。”2170队副队长熊建华望着运输物资的直升机说,由无人机与直升机组成的“空运队”每日往返于峡谷,将钻机、帐篷以及生活必需品吊运至近乎垂直的作业面,搭建起“云端天梯”。

5月1日,一架直升机在昆仑山区吊运施工物资。

4月30日,技术员在昆仑山区临时营地检查设备。

4月26日,工人在昆仑山区的山坡上进行放线作业。

4月29日,工人在昆仑山区搬运钻机设备。

  作为昆仑山区重点油气勘探工程,普西项目采用先进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海拔约3000米的裂谷中,记者目睹工人如何精准定位、如何在岩壁上钻孔布设“震源”、如何将一根根采集线布放到位等过程。尽管山高风大,陡坡上的工人们仍将采集线铺设到位,整个工程放线的长度加在一起超过7000公里。“每个节点都事关测绘准确和能源安全。”测量组组长王子剑抹去脸上的沙尘,语气坚定。

  作为技术攻坚的战场,普西项目采集的数据将助力新疆油气开发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我们勘探的不仅仅是油气,更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支点。”2170队队长罗鑫说。

  当昆仑山冰川融水裹挟着亿年前的岩屑奔涌向东,新时代的勘探者正以科技为钥、意志为剑,破译着地球深处的能量密码。他们用钢铁意志与拓荒精神,将亘古荒原变为“能源坐标”,以数字化勘探技术书写着气壮山河的昆仑史诗。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李娜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