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雨绸缪到数智联防 新疆“防抗救”一体化守护安全防线
2025-05-15 23:36:22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进入春夏以来,特别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之际,新疆各地各部门持续开展应急救援演练,针对火灾、融雪型洪水、地震及山体滑坡等复合型灾害风险,组织多部门实战化协同演练。
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多发。面对这些挑战,近年来,新疆通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和全民参与,逐步构建“防抗救”一体化体系,打造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
居安思危 防范为先
随着一声“出发!”号令的响起,库尔勒、阿克苏两地四十余辆车、百余名消防指战员,异地同步,向库车市某地演练区域机动,新疆森林消防总队巴州支队200公里大拉练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1300多公里外的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由当地水利局牵头,联合萨尔布拉克镇政府、加那尕什水库灌区管委会、加郎阿什边境派出所的防汛抢险应急演练正如火如荼进行。
加那尕什水库灌区管委会副主任达吾提汗·阿合买提说:“我们根据演练,分析河流防洪工作存在的短板和调度方案的不足,将可能遇到的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5月13日,2025年自治区森林草原消防专业队伍技能竞赛正在进行中。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摄
“去年发生7.1级地震,乌什县群众无一人伤亡。”5月13日,乌什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陈国红说,地震发生后,全县各单位、各乡镇组织防震减灾演练已是常态化,县、乡、村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面对还未到来的灾害,为何人人严阵以待?答案只有一个:防患于未然。
新疆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强度大、损失重,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面对不利条件,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聚焦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全面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
在推进防灾减灾工作中,吸取经验教训是筑牢安全防线的关键。
针对监测覆盖面不全、数据共享不充分、预报预警水平不高、预警信息发布不规范、群防群治基础薄弱的短板弱项,新疆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力争到2027年,在39个重大风险和66个重点隐患区域,形成全域覆盖的自然灾害监测感知网络体系,将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提前至5天,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至45分钟。
科技发力 智慧防灾
前不久,在国家应急广播预警平台上,一条来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格外显眼。
信息显示,霍尔果斯市、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等区域将出现24.1毫米以上的暴雨,山区局地山洪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等级较高,请加强防范。
在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发布预警前,当地群众早已在手机上收到相关信息。各家各户纷纷在暴雨来临之前赶羊入圈、用沙袋挡门,及时撤离山区、远离河道。
阜康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监测。阜康市应急管理局提供
过去洪水来了只能听天由命,现在手机一响就知道往哪跑。近年来,新疆整合数据资源和预警发布渠道,搭建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平台,实现特定区域人群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全覆盖,截至目前覆盖群众1807万人次。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推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是治本之策。”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处长丁刚表示,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3个地州市、68个县(市区)成立了监测预警中心。
新疆全面建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出自然灾害防治数据共享清单,累计汇交各类数据2.4亿条。为保证数据鲜活性,采用“一级部署、三级应用”模式搭建常态化数据采集与质检核查系统,同时结合地域特色,新增核桃、苜蓿等四类特色农作物指标,数据差错率为1.09%,远低于5%的国家标准,为灾害监测预警提供多源数据支撑。
数字化建设和科技化手段不仅能提高预警效率,也能在灾害发生后快速开展救援。
新疆应急救援部门以高清地理地图为载体,深度融合防灾减灾救灾资源要素,直观展示救援力量、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等资源分布情况。“我们能快速构建出诸如地震等灾害的快速评估模型,并在10分钟内形成评估报告。”丁刚说,这些技术手段曾为乌什县7.1级地震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参考。
多元参与 协同共治
2024年阿克苏地区乌什县7.1级地震,全县23万余人平安渡过难关。
震级大伤亡小的原因是什么?
是应急演练和科普宣传形成“肌肉记忆”,更是“数据互通—责任共担—资源互补”的协作机制积极发挥作用。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第一时间作出部署,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两地全面排查抗震不达标房屋,加强应急演练和避险宣传。
5月12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学生听见紧急集合号令迅速向空旷地域集合。孙康康 摄
应急管理厅全力以赴开展应急指挥抢险救援、交通疏导等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地震应急三级(Ⅲ级)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安排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国家级医疗应急专家做好准备,自治区水利厅启动水利抗震Ⅱ级应急响应……
防灾减灾是多部门、多平台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
近年来,新疆先后制定印发《自治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工作制度》《自治区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措施》,整合水利、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库,构建跨领域灾害链分析模型。
在客观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不足和短板。
“目前新疆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还存在数据共享不充分、基层基础薄弱等问题。”在丁刚看来,新疆今后在灾害防范预警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提升完善,首先要推动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结合新疆实际构建孕灾环境敏感度分析系统,拓展自治区基础数据库功能,常态化开展数据更新,加快地县两级基础数据库建设,打造应急管理数据底座。
其次,加强重点隐患评估和排查治理,推动实施灾害综合风险防控区划示,强化风险源头管控,统筹建设主要灾害及多灾种情景模拟和场景构建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
新疆的应急救援体系,用科技之智、协同之力,在16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织就了一张“安全网”,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各族群众幸福生活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