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和公益传递生命之光——记全国自强模范吕政保
2025-05-19 22:01:1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闫啸天
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作家,他因病听力受损,却用文字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本需要社会关爱,却通过公益事业温暖了无数人。他是自媒体从业人员吕政保,一位用写作与公益拥抱生活的听障人士。近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他获评“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吕政保在进行日常写作。本人供图
47岁的吕政保生活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他在公众号“岩上晒谷”里发布自己制作的短视频,温暖了很多残疾人。“每次看到视频下方那些感人的留言,就觉得所有辛苦都没有白费。”吕政保说。
吕政保曾是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宣传干事,2010年患中耳炎,导致耳膜穿孔,2016年退役后投身志愿者服务与写作,2019年被确认为二级残疾。
“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像被关在一个透明的罩子里,看得见世界,却听不见声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出门。”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吕政保仍会不自觉地摸一摸耳边的助听器。
把自己关在家里的那段时间,吕政保也会写点文章,但投出去的稿子不断被退回。“那段时间,电脑里积压的稿件像无声的呐喊,无人听见。”吕政保介绍,他在部队服役期间,就喜欢文学创作,还因此荣立过二等功。
残疾加上作品不断被退回,让吕政保更加苦恼。
2021年,当地残联干部给他送来助听器,“戴上助听器后,虽然听到的声音模糊,但至少让我重新感受到了世界的存在。”吕政保说,自己曾经也买过几个助听器,但是效果不好,就放弃了。残联送助听器之前,他很少与人交流,残联的干部为他选择了最适合他的助听器和助听设备兼容手机后,吕政保跟人交流好多了,世界的声音变大了。
在与社会重新接触的过程中,吕政保认识了很多残疾人朋友,他被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看到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我就在想,他们行,我为什么不行?”这个简单的反问,成为他人生突围的起点。他也意识到,自己被退回的作品,也是因为创作脱离了生活。
于是,图书馆成了他第二个“家”,大量阅读经典作品,摘抄优美段落,几个笔记本很快就被记得满满当当。他把每一次社会活动都当作“体验生活”,仔细观察别人的动作、表情,记录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性,这种状态有时还被人误会,他便真诚地解释。这样他积累的生活素材渐渐多了,写的东西又有了热腾腾的生活气息。
吕政保(中)与读者朋友分享文学著作。本人供图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的作品在《中国作家》《星星》《西部》《绿洲》《解放军文艺》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了,引发社会关注。2021年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被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表彰为文艺工作先进个人,他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当看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自己的座位牌时,我突然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值得了。”吕政保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着光。
文学创作之外,吕政保还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中,创办“岩上晒谷”公众号,自学视频剪辑技术,为残疾人群体拍摄制作了《一样俊朗的少年郎》等十多条短视频。
吕政保参与志愿服务。本人供图
最让吕政保难忘的是一次走进校园为中考学生开展的讲座。他以《努力永远不迟到》为题,用亲身经历鼓励学生们永不言弃。“讲座结束后,有个学生跑过来对我说:‘吕老师,我要像您一样勇敢。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吕政保说。
如今,吕政保还成立了朝阳志愿者服务队,带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从深居简出到四处奔忙,从需要帮助到帮助他人,吕政保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身体的残缺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缺。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自己,也能温暖他人。”吕政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