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新疆③丨麦田里“长”出亿元村
2025-05-22 14:35:08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王薇
初夏时节,当朝霞为万亩麦田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已经在游客们的脚步声中热闹起来。
游客们在小麦博物馆的古老犁铧前驻足,在麦宝乐园的亲子笑声中穿行,又在麦田公园里与形态各异的稻草人偶遇……站在村头望去,当一辆辆观光车驶过村里的花田小径,七彩花田与远处雪山构成了一幅浑然天然的油画。
这般图景,于时下的腰站子村不过是日常,但却让腰站子村村委会主任高龙,时不时回想起自己16年前的一个梦想。
5月12日,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村民展示往年村里种植的小麦。董雪利 摄
高龙是土生土长的腰站子村人,经历了腰站子村这些年来发展变化的历程。
“十几年前,村里的土地分散耕种,种植方式比较落后,小麦产量低,村民收入微薄。”5月17日,高龙回忆道。
2009年,腰站子村成立了奇台县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将全村的土地流转整合成“一块地”,实行统一种植。全村443户村民变身合作社“股民”,社员既有土地流转费,年底还有分红。高龙第一批报名入股,把自家的115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
“刚开始好多人犯嘀咕,怕土地流转了没饭吃。”高龙跟着村党总支书记唐培科挨家挨户算细账,“我们按去年每亩地纯收入474元来流转土地,还能拿工资和分红,是不是比单打独斗强?”
2011年,奇台县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首次分红34.2万元,高龙分到了1.5万元。到2024年,合作社已经连续14年为社员分红。
土地整合了,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如今,腰站子村用北斗导航播种,使用无人机飞防,从种到收全程实现机械化。目前,腰站子村流转整合的16万亩小麦等农作物全部实现绿色有机种植,其中有机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产业腾飞的齿轮一旦转动,整个村庄都活了起来。
在腰站子村农业产业园,全自动面粉生产线平稳运行,一袋袋品质上乘的面粉由此走进各地的商超。
高龙说,这场从田间到舌尖的奇妙旅程,始于2017年腰站子村的“关键一招”——成立新疆丰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现代绿色有机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
依托村里绿色有机农产品资源优势,2020年,腰站子村建设了农业产业园,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自此,“腰站子牌”的绿色有机面粉、有机手工拉面、食用油、小杂粮等数十种绿色有机农产品,从天山脚下的这个小村庄走向了全国。
“以前村里冷冷清清,现在一到周末,民宿都住满了。”高龙说,“游客们不仅来欣赏麦田风光,还喜欢体验传统的农耕文化。”
5月17日,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干部群众在麦田里拍摄旅游短视频,为自己的村庄做宣传。成红玉 摄
一产、二产兴旺起来,腰站子村又在发展全域旅游上大做文章。这几年,村里建成了麦田公园、麦宝乐园、萌宠动物园、小麦博物馆和旅游商业街等景观业态,吸引了大量游客。很多村民看准时机,将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今年“五一”假期假期,腰站子村迎来首轮旅游高峰,日均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次。
2021年,腰站子村制定《社会激励及福利制度》,为患重大疾病村民、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金婚”“钻石婚”家庭、优秀学生家庭等发放补助奖或奖金。
2023年,高龙的父母迎来金婚纪念日。这一天,两位老人不仅收到了亲友的祝福,还领到了村里发放的2000元奖金。
2024年,腰站子村实现各业总产值5.1亿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00元。
“去年,我家领了土地流转费11万元,加上工资,年收入26万元。”高龙说。
2022年,腰站子村上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该村还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按照村上的总体发展规划,今年,一场“美丽乡村升级行动”正在腰站子村推进,目标是申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行车环形赛道将串联起麦田与花海,10个充电桩会在游客中心落地,榆树林里的6座高档露营民宿已完成设计,冬季滑冰场的选址正在勘测。
“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是为了挂牌子,是要让游客把‘到此一游’变成‘常来常往’。”5月17日傍晚,站在村头新建的观景台上,高龙环视四周。暮色中,村面粉加工厂里明亮的灯光、麦田公园里的欢歌笑语,以及民宿大院里散发出的阵阵农家饭菜香味,汇集成了腰站子村独特的人间烟火。这片曾经的穷荒之地,如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此刻,高龙手机响起,是北京一家规划设计公司负责人的来电:“高主任,创建4A级旅游景区的景观设计方案修改好了,我们建议在民宿设计上突出体现‘一户一景’……”
高龙说,自己16年前的梦想,就是希望村里的产业旺起来、村民富起来、村庄美起来。如今,梦想已照进现实,新的梦想也在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