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力量丨黄新民:29年坚持干好继电保护一件事

2025-05-27 22:35:0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陈蔷薇 通讯员 李毅

  5月26日,黄新民和同事们正在对110千伏乌鲁木齐市北京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项目进行验收。

  黄新民是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变电二次运检一班的技术员,“按计划,明天110千伏北京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就要送电了,今天是最后的验收阶段。”黄新民说,时间紧,任务重,时间一点都不能耽搁。

  5月23日,黄新民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从北京回来没多久他就投入到紧张的日常工作中了。

黄新民(左一)与同事摸排变电站地下电缆设备(资料图)。王晋魁 摄

  一说起自己的工作,黄新民就滔滔不绝,“改造后,这个变电站的数据将更完善、更智能,能实现一键操作。”

  让黄新民29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工作,就是继电保护。

  1996年,黄新民来到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工作。继电保护,相当于大电网的保险丝,关系到电网的整体运行安全。这项工作对技术的要求极高,而且需要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20世纪90年代末,新疆电网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各种新型设备层出不穷。1998年9月,乌鲁木齐电网首次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国外继电保护装置,2000多页的全英文资料成为横在团队面前的“拦路虎”。

  “当时外国专家不在现场,无法提供指导,面对一堆‘洋设备’和满纸外文,大家连接线端子都对不上号。”黄新民向班长主动请缨承担翻译任务,白天带领小组成员研究设备接线,晚上捧着英语词典逐词逐句破译。

  有次为了搞清楚differential protection principle(差动保护原理)的逻辑,他对着电路图画了整整三夜,直到把每个元件的英文缩写和实际功能对应上。

  凭借这股劲头,黄新民用1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套资料的翻译和整理,编写出一套中文版安装及操作技术手册,甚至标注了80多处操作易错点。  

  直到2006年,这套翻译成果仍在220千伏钢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新民带领团队对照手册优化保护逻辑,将原本需要8小时的单体调试时间压缩至5小时,整体工程调试工期缩短37.5%。

  入行多年,黄新民坚持每天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不论是自己还是同事经手处理过的设备出现哪些故障、什么原因、消缺过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他都一一记录在案。日积月累,他对各种操作技术参数烂熟于心,成为一名优秀的“排障能手”。

  从学徒到行业大师,黄新民在继电保护领域摸爬滚打近三十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为当之无愧的“电网工匠”。

  回顾成长历程,黄新民始终记得师傅的教诲:“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在他看来,职业道德的核心不仅是个人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更在于将知识传承给更多人,让匠心在传承中发挥更大价值。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青年技术队伍快速成长。

  2011年,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成立“黄新民(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既是技术攻坚的阵地,更是人才孵化的摇篮。

  黄新民将自己掌握的继电保护技术倾囊相授,手把手传授继电保护操作技能,带领团队先后开展百余项技术创新项目。如今,工作室成员中已涌现出6名新疆电力“雏鹰”人才、2名“首席员工”、32名行业专家。

  “我这次被授予称号,体现了国家对一线劳动者的高度尊重。”黄新民说,有耕耘必有收获,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古丽革乃·艾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