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联动 | 春风派送“空气罐头” 捎来西部“绿色答卷”——新黔青陕四省区党报联动见证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与担当

2025-03-11 13:17:41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编者按:从新疆的“沙漠罐头”到贵州的“竹海罐头”,见证着“人沙和谐”和“人竹相依”的生态奇迹;从青海的“江源罐头” 到陕西的“秦岭罐头”,则诉说着“青海蓝”的生态自信和“国家绿肺”的清新活力,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四瓶“空气罐头”跨越山川与沙海,开启一场生态对话,彰显着西部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这些罐头背后,是无数人对生态的守护与付出,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

  这不仅是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更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诠释。让我们走进这四瓶“空气罐头”的世界,共赴一场绿水青山的约会,感受美丽中国建设的脉动。

  新疆·沙漠罐头

  封存沙粒的"绿甲战士"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李行

  我是编号XJ-2024的沙漠罐头,封存着塔克拉玛干治沙工程的时空切片。标签显示:这罐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滨海城市水平。

  你可能会想,沙漠里的空气一定又干燥又满是沙尘吧?那可是过去的事了。

  2024年11月28日这一天,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新的历史功绩——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的且末县曾三面被沙漠包围,如今已在车尔臣河以东沙漠区域建起了长约23公里、总面积12.5万亩的绿色长廊。苏鑫 摄

  多年来,为了阻止风沙侵蚀,新疆采取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多种方式治沙。从昆仑山北麓到天山南坡,将各个“治沙战场”连成一体,将大漠苍龙牢牢锁住。

  如今,流沙止步,绿色重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已经大变样。

  锁边区域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提升至20%至30%,沙尘频次和强度锐减。气象数据表明,周边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有明显提高,往昔黄沙蔽日正被蓝天白云、绿野葱茏取代。野兔、沙狐等野生动物重现踪迹,生物多样性悄然复苏。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沙漠旅游等沙产业,使沙患变沙利,黄沙变黄金。

  所以说,作为一瓶沙漠罐头,我很骄傲!我有信心和其他地方的空气罐头媲美,因为我封存的是中国治沙的希望与未来。

  【空气罐头代言人】

  全国人大代表木沙江·海拉特——天山脚下的“治污标兵”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李行

全国人大代表、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克热格塔斯村村民木沙江·海拉特(中)在田间地头收集基层群众意见建议。本人供图

  “如果把来自天山脚下、草原深处的清新空气装进罐子里去卖,一定很畅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克热格塔斯村村民木沙江·海拉特自豪地介绍着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新疆的空气处处弥漫着青草和鲜花的香气。” 木沙江·海拉特骄傲地说,2024年,新疆的蓝天白云刷爆了朋友圈,也刷新了空气质量的新纪录:

  PM10、PM2.5浓度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5%,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成为名副其实的“蓝天之城”。

  新疆空气质量的大幅改善,源于近年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懈努力。面对严峻复杂的生态形势,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美丽新疆建设目标,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连续三年,新疆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如今的新疆,湛蓝如洗的天空,触手可及的朵朵白云,清新怡人的空气,深吸一口,仿佛能洗净肺部的尘埃,带来全身心的舒畅。

  木沙江·海拉特自豪地说:“我们新疆的‘空气罐头’是送给亲朋好友的馈赠佳品,只要打开罐头,深呼吸一口清新的新疆空气,就能感受大自然的清新,让身心得到放松,传递美好。”

  贵州·竹海罐头

  会呼吸的“七彩精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张弘弢 王瑶

  我是赤水河畔最自由的竹海罐头,腹中封印着132.8万亩竹海的斑斓呼吸。拧开我的螺旋瓶盖,五颜六色的竹海空气便会喷薄而出。

  当三月晨雾漫过竹海,千万根翠竹便成了我的瓶身。竹浪涌进瓶身时,5.6万粒负氧离子结晶叮咚作响,连同竹露的甘冽,都被我制成翠色的薄荷糖。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杜彪 摄

  在赤水大瀑布灌装时,瀑布的轰鸣变成了我的心跳,78米落差将我的瓶身震得发烫。你看,游人发梢凝结的晶莹,是我偷偷撒下的冰糖碎,每一粒都裹着彩虹光谱。

  拐进丙安古镇时,我正在瓶底发酵。百年吊脚楼的木纹沁入肌理,茶肆蒸腾的水汽封存着川盐古道的韵律。暮色里,老船工摇橹荡开的涟漪,恰似我轻轻抖落的金粉。

  最恣意的时刻是在丹霞穿行。赭红赤岩是我的秘藏酒窖,偷舀半勺暮色霞光,勾兑两钱桫椤孢子,在2600种生灵的呓语中窖藏。

  有时我也潜入赤水河的柔波,偶尔旋松瓶口,放些五彩砾石去长江探亲。那些遗落的色块,都是我写给中下游的家书。鱼群吞吐的气泡里,藏着打开我的密码。

  他们说空气本无相,却不知我在赤水修炼出七彩魂魄。当竹海翻涌成浪,当飞瀑叩响大地,当古镇檐角挑起新月,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在天地画布落下斑斓印记。

  【空气罐头代言人】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人竹相依的“绿色银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张弘弢 王瑶

  初春清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的古镇村落,炊烟袅袅升起,妇人们提着洗衣桶来到河边,默契地一字排开,开始浆洗衣服,皂香与竹香在赤水河上空弥漫开来。

  “每当创作灵感匮乏时,我都会到赤水河边走走,与村民聊聊天,欣赏蜿蜒流淌的河水,或在两岸竹林漫步,心绪愈发平静,灵感随之迸发。”

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芹。王瑶摄

  说话的是杨昌芹,一位专注于竹编手艺的“90后”,也是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昌芹出生的1990年,恰逢赤水市提出“生态立市”。多年来,赤水竹林面积从不到50万亩增至132.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63.4%提升至82.51%。

  如今,竹编技艺不仅是贵州非遗代表性项目,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

  “这些年,赤水将生态颜值变成经济产值,生态经济占地区GDP的75%。”杨昌芹说,赤水打造人竹相依的“绿色银行”,拥有瀑布、丹霞、竹海、桫椤等景区景点40个,全市年均旅游综合收入达200亿元。

  2022年9月,空气“变现”更具象化:赤水成立贵州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成功开发西南地区首张10万亩竹林碳票——“丹青碳票”,通过创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机制,为挖掘生态产品经济价值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国生态经济发展贡献了地方经验。

  “赤水是‘中国竹都’‘千瀑之市’‘丹霞之冠’‘桫椤王国’,欢迎全国游客来赤水呼吸竹香空气,体验竹编文化。”杨昌芹说。

  青海·江源罐头

  开罐即享的“纯净空气”

  青海日报记者 宋明慧

  我是获得生态认证的QH-2024号空气标本,镌刻着青藏高原的纯净基因。

  虽然观之无形、嗅之无味,但我却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水、土一样,我也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我的“出生地”——青海,有着“中华水塔”之称,广袤的草原、森林、湿地为我的纯净度“加分”,但更重要的是人类的努力。

黄河源头。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提供

  近年来,青海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部门通过一系列精准治理措施,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如今,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稳定,我被赋予了“青海蓝”的美誉,成为青海生态建设的亮丽名片。

  生态环境的“气质”好了,绿水青山的“颜值”高了,金山银山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我虽无形,却能见证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步。如今,我不仅是青海的生态名片,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我为青海而自豪,也为守护这片土地的人们而骄傲!

  【空气罐头代言人】

  全国人大代表许庆民——三江之源的“蓝色自信”

  青海日报记者 宋明慧

  “我们青海的空气是清爽甘甜的!不信你们自己尝尝。”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庆民自豪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庆民。青海日报记者 张地委‍摄

  青海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生态地位极为重要。这瓶来自三江源头的“空气罐头”,承载着人们对青海良好生态环境的所有想象:湛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巍峨的雪山……

  这份纯净的空气,源于青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懈努力。2024年,青海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8%,这背后是全省上下聚焦空气治理、精准科学治污的成果。

  为了守护这份“蓝色自信”,青海全面落实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PM2.5防治为主线,持续稳固大气环境质量。全省修订应急预案,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谋划实施清洁取暖、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等项目40余个。

  许庆民介绍,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中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可覆盖全省8个市州,并首次引入反向溯源技术,精准计算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时,“天地一体化”大气环境综合监测分析平台,可从大区域尺度开展大气遥感监测,为生态环境执法装上“千里眼”。

  “青海‘天生丽质’天蓝水清,我们要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环保成效,让‘青海蓝’永驻。”许庆民说。

  陕西·秦岭罐头

  “国家绿肺”的山林之歌

  陕西日报记者 李欣泽

  我是一瓶来自秦岭陕西段峰峦的空气罐头。我的家乡秦岭,是“国家绿肺”“中央水塔”。这里山峦叠翠、溪流潺潺、清新自然,带着植物的芬芳与泥土的气息。

  我的纯净,得益于陕西对秦岭的精心呵护——秦岭地区六省一市携手守护这片生态净土,签署司法保护协议,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为我的家乡筑牢生态防线。

秦岭分水岭。许奥博摄

  在这里,“空天地人”一体化保护系统日夜守护:卫星“遥感”俯瞰,无人机巡飞,摄像头实时监测,网格员值守巡查。近8000名网格员对2510个网格单元实施动态监管,保护秦岭陕西段6市39县508个乡镇的生态环境。

  我看到了矿山在修复、生物多样性在丰富,53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

  如今,秦岭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区域面积占比稳定保持在99%以上,汉丹江、嘉陵江出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生态功能完备,成为我国顶级生态空间。

  我穿梭于477万多公顷森林之间,与红豆杉、独叶草等3800余种植物共同呼吸;陪伴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580余种动物嬉戏玩耍;助力农作物茁壮成长,吸引游客来感受我的清新与甘甜,让秦岭脚下的人们生活富裕、幸福安康。

  【空气罐头代言人】

  全国人大代表朱晓丽——筑牢生态屏障 建设美丽陕西

  陕西日报记者 王姿颐

  “百余只黑鹳现身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大荔段越冬,成为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

  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说,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选择陕西安家落户,是陕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生动体现。

朱晓丽代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现场。母家亮 摄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大荔段是陕西最大的湿地。每年冬季,这里都吸引着众多鸟类前来越冬,其中不乏濒危鸟类。

  近年来,陕西省紧盯美丽陕西建设总目标,进一步筑牢秦岭、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三大生态屏障,为黑鹳等珍稀物种打造梦想家园。

  在秦岭,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显著增加,生态环境优良等级区域面积达99%以上,形成了规模宏大、集中连片的自然保护地群,有效保护了全省大多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种群。

  在黄河流域,陕西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开展水质保障及消劣行动,建立晋陕大峡谷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完成高风险历史遗留矿山详查,消除黑臭水体,治理沙化土地等多项工作。目前,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优良水体比例达95%以上,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

  朱晓丽表示,今年她围绕加快推进农业碳汇交易研究和示范提出相关建议,希望有关部门牵头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机制,组织开展农业碳汇知识培训,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刘芳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