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希望的光 一团青春的火——记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

2025-05-03 23:51:12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闫啸天 实习生 林相成

  “看到总书记回信的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激动得抱在一起,很多队员都哭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王艺枝说,这是一个对于新疆青年、全国青年都终生难忘的节日记忆。

5月3日,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后聚在一起讨论。杨杰摄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5月3日,这支由平均年龄仅24岁的2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组成的戍边支教服务队,在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后,又收到了总书记重要回信。这封信犹如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这群年轻人在边疆教育一线的奋斗之路。

  “信中的每一个字都让我们感受到人民领袖对我们青年的期望和信任。”志愿者闫泽峰反复读着回信,激动地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这句话,让我们更加坚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三年前,这个来自太原的小伙子第一次走进谢依特小学五年级教室时,面对的是一群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语文平均分仅25.48分的学生。如今,通过他的努力,这个班的语文平均分已提升至及格分。“每当听到孩子们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课文,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志愿者们虽然初为人师,但他们迎难而上,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特别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数学教学,志愿者们结合当地生活场景,用“放羊数羊”“分地种菜”等实例讲解抽象的数学计算,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教学的难关迈过去了,但不意味着支教老师就当称职了。

  愿做点燃孩子梦想的火种

  距离中吉边境线仅47公里的谢依特小学,288名学生的成长故事,是志愿者们最引以为豪的成就。

  “回信提到要‘厚植家国情怀’,这正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信念。”志愿者廖佳丽说,“记得第一次家访时,一位护边员母亲拉着我的手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了,我要去巡边了。’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来这里的意义。”

  志愿者姚智戈负责全校的科学课教学,他带领孩子们做实验、观星空。“回信强调要‘练就过硬本领’,这让我们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他看向教室里自制的教具说,“这些孩子对科学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缺的只是一个点燃梦想的火种。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做那颗火种,燃烧自己,点亮他们。”

  志愿者冉雪群已经在谢依特小学支教近三年,亲眼见证了学校从全市排名倒数到名列前茅的蜕变过程。

5月3日,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收看《新闻联播》播出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新闻。杨杰摄

  “读到回信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我更加明确了肩上的责任。”冉雪群说,“我们不仅要帮助孩子们提高成绩,更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种在他们心中,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力棒交到他们手中。”如今,她所带班级的孩子们已能熟练背诵《少年中国说》,这些稚嫩而坚定的声音,终将汇成建设祖国的青春力量。

  娃娃教娃娃,教出一群好娃娃

  谢依特小学党支部书记金文斌坦言:“刚开始我确实担心,把全校孩子交给刚毕业的大学生能行吗?”但志愿者们用成绩说话:班级优秀率从零提升到50%,及格率达96%,有的班级甚至冲进全市前五名。2023年,学校取得了建校以来的中考最好成绩,首次有学生考取疆内初中班。“娃娃教娃娃,还真教出了一群好娃娃。”金文斌眼里,志愿者们也是娃娃,学生们更是娃娃,都是好样的。

  当然,改变是双向的,志愿者与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志愿者高淑贤收到学生用作业纸做的贺卡,上面写着:“老师,您像星星一样照亮了我们。”

  志愿者高潮听到孩子们说“题目我们全会了”。

  家长们远远招呼“老师来家里吃饭”。

  ……

  这些温暖瞬间让16名首批志愿者选择续签服务期。

  “这封回信是对在新疆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巨大鼓舞。”服务队队长王鹏飞表示,目前团队中已有4人在支教期间光荣入党。

  只要能帮助一个孩子改变命运,就值得

  谢依特小学的口碑在护边员家庭中传开,附近乡村的家长都争相把孩子送来。在志愿者们示范带动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已有15所学校采用包校支教模式,360多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边疆教育一线接力奋斗。

  口碑是真情换来的。有的志愿者连续3个月背着患病的学生往返于学校和卫生院;有的放弃公务员录用资格,只为兑现“送毕业班”的承诺;有的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一生只做一件事。”对这群年轻人来说,这件事就是为祖国育英才。从教室里的琅琅书声,到操场上的欢声笑语;从家访路上的深深脚印,到毕业典礼上的依依惜别,这些年轻的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和智慧,让希望的种子在天山南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夜幕降临,帕米尔高原的星空格外明亮,志愿者们宿舍的灯光依然亮着。这些年轻的支教老师就像高原上的星光,虽然每颗星星的光亮有限,但汇聚在一起,就能照亮边疆孩子们前行的路。正如志愿者们常说:“我们可能改变不了所有,但只要能帮助一个孩子改变命运,就值得。”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张赏华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