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新疆之约” 襄文旅盛事——写在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之际
2025-05-25 00:24:28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
5月的新疆,绿染天山,花开遍地,八方游客如云。
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如约而至。新疆文旅高质量发展,扬起崭新的风帆。
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大会已先后在乌鲁木齐、伊宁、喀什、吐鲁番举办。如今,新疆旅游发展大会已成为新疆文旅产业明方向、鼓干劲的盛会。
文旅赋能,经济民生双翼齐飞
5月下旬,新疆旅游渐入佳境,来到天山神秘大峡谷景区的游客们发现,景区又有了新变化。该景区山体雄伟险峻、形态万千,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今年,景区加大建设力度,赶在旅游旺季到来前,提升了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新增了摩托车游览、旅拍等项目,还将引入直升机空中游览,让游客从空中领略大峡谷的雄奇险峻。
天山神秘大峡谷景区的转变,是新疆文旅产业将“锦绣山河”转化为“美好旅程”的缩影,也是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游客体验、服务美好生活的体现。
近年来,新疆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打造精品景区,开发深度游产品。目前,新疆国家5A级景区已有18家,数量居全国第三;建成101家滑雪场、5家国家级滑雪度假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等一批“国字号”品牌。
和田约特干故城游客如织。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供图
独库公路、G219线等精品线路成为“网红公路”,自驾游、冰雪游、特种游等跻身全国前列,跨境游、乡村游、研学游、红色游、民俗文化游和旅游演艺等业态产品不断丰富。
新疆现有13家五星级酒店,拟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有66家,丽思卡尔顿、洲际、喜来登等世界品牌酒店落户37个,居全国第四。
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得益于旅游投入增长。2022年以来,新疆实施文旅投资项目超1600个,总投资约1455亿元,文旅产业规模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3.02亿人次,旅游总花费3595.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1%,增长率居全国前列,旅游热度跃居全国第二。新疆从事文旅及相关产业的经营主体超51万户,带动100多万人次就业,“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扩大就业、富民增收,越来越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旅游业正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2024年,文旅产业进入新疆“十大产业集群”。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已获审议通过,文旅产业将按照“空间集聚、要素集中、区域协同、特色发展”总体思路,加速构建“一核三带四心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向着万亿级产业目标奋力前行。
文旅融合,打造美好精神家园
5月24日上午,库车市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参观者川流不息。讲解员熟练而动情的讲述,在偌大的展厅里回响。这是新疆首座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人们静静地倾听,深深沉浸在久远的历史之中。不远处,就是开馆尚不足一周的龟兹博物馆,开馆还不到两个小时,就有3000多人前来打卡。
参观博物馆的观众排长队,各展厅里人头攒动,孩子们成为博物馆参观的主力……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全疆各地博物馆都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如今,全疆备案博物馆已达150家,新建的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新疆当代音乐陈列馆等纷纷走红。
5月24日,在库车市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的参观者。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摄
旅游融合了天南海北的好物,聚合了五湖四海的人们。新疆以厚重历史和多彩文化,为游客打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天山南北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文旅深度融合下,变身丰富旅游资源。2022年以来,新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有序开展。今年4月,喀什莫尔寺遗址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传承成果显著,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3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1个,5个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库车市的龟兹小巷中,咖啡的香气与阳光交织共舞。花花咖啡店店主王新宇两年前从重庆来到新疆,今年“五一”又将店开到龟兹小巷。她对龟兹文化着迷,更喜欢这里热情的人们。
龟兹小巷获评2024年新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发展案例。在这里,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旅游成为新疆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疆十大案例”,展示了典型经验做法与成效。2024年,新疆推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个创新发展案例、10个典型案例、15 家示范景区、20个民俗文化旅游优选点名录,掀起旅游促“三交”热潮。
现在,民俗民情异彩纷呈的景区景点、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的场所、古城小巷、博物馆等,遍布天山南北,成为触摸文化肌理、体验生活美学的文旅业态,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活场景。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旅游促‘三交’中的经济功能、文化浸润功能、深度交融功能、教育功能等。”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段玉明说,让游客和当地群众通过旅游,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彼此,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
开放互鉴,文旅架起交流新桥梁
即将举行的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上,将有来自6个国家的9名驻华使节、24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国际组织等代表约300人参加国际旅行商大会。这已是旅发大会上连续第二次举办国际旅行商大会,旅游正成为展示中国新疆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
2022年以来,新疆赴33个省区市开展文化旅游推广活动193场次,提升新疆文旅知名度,旅游热度排名全国第二;2024年央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喀什分会场带火喀什旅游,影视剧《我的阿勒泰》引爆新疆旅游市场,歌曲《苹果香》助推伊犁“出圈”;蒙曼等文化名人来疆开展“出发吧!新疆”系列主题活动,让新疆受到更多关注。
“新疆是个好地方”的品牌越擦越亮,新疆形象声名远播。新疆利用微信、抖音、小红书、微博、快手、哔哩哔哩、知乎等20多个新媒体平台推介新疆文旅,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推广文化和旅游。“新疆是个好地方”抖音话题播放量245亿次。
布达佩斯市民和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文化和旅游资源海外推广活动工作人员载歌载舞。 赵重阳摄
乘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东风,2022—2024年,新疆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及旅游推广活动80批次,参与人员1906人次。走出去、请进来,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精彩展示,同时引入国际文化元素,举办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等活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今年4月,当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新疆文化和旅游资源海外推广活动来到多瑙河畔的名城布达佩斯时,歌曲《阿拉木汗》《欢迎你来新疆》等在现场回荡,当地民众和新疆舞蹈演员们载歌载舞。
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新疆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越拓越宽。2024年,新疆接待入境游客514.83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国际旅游收入44.75亿美元,同比增长 174%。今年1—4月,新疆接待入境游客112.25万人次,同比增长7.67%,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8%。
大美新疆韵,待君觅芳踪。新疆正以文化为“媒”、旅游为“桥”,让“新疆是个好地方”之名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