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的“农事室”

2022年05月11日 10:03:2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宝地·作品】

  白云峰

  犁头、播种耧、磨盘、地契……这间开在自家院里,展示古老农耕文化的小小博物馆,被它的创办者——全国劳动模范、奇台县碧流河镇西戈壁村原党支部书记马国良称为“农事室”。

  老马的“农事室”占地100多平方米,堆放着300多件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旧农具和老物件。看着它们,那些已被人遗忘的劳动生活画面,仿佛一下子鲜活在眼前:人拉着一架子车粮食时,背上的麻绳会深勒在肉里;驴拉磨盘时,会发出咣咣当当的响声;腾着热气的木蒸笼下,躺着白胖胖的馒头……老马是个恋旧的人。

  “农事室”里像模像样地设置了3个展厅,分类展示奇台县的农耕历史文化。老马自任讲解员,热情接待每个来参观的人。一谈起那些农具和老物件时,老马两眼放光,如数家珍。受他感染,听的人好像也回到了那些并不算久远的日子,惊叹如今生活变化之大。

  奇台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农业生产兴盛,是享誉塞外的“米粮川”,现在仍然是农业生产大县,其百万亩优质小麦基地享誉全疆。

  一盏马灯,一根麻绳,一个毛线袋子,这些曾陪伴过老奇台人农耕生活的日常用具,现在很少见了。“这些老物件虽然已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能引人回忆、让人思索、使人感慨,这些东西里留着我们的乡愁。”老马讲解时,也说出了自己办这间“农事室”的初衷。

  有一次他在邻村吃席,偶尔在一家的农具棚里瞅见了一个皮囊,如获至宝。可这家80多岁的老奶奶却死死攥着不肯放手。

  “嫌钱少?你说多少就多少。”老马急切地说。

  老太太还是攥着,说:“我小时跟父母逃荒,一路往西,路上就靠这一皮囊的骆驼奶子,我家才没有一个人饿死、渴死。”她摸着已被岁月磨得油光光的皮囊,仿佛回到了那些日子。

  老马立时来了精神,为老人和皮囊拍了张照片。他对老奶奶说:“将来放到我的‘农事室’里,写上你的名字,连照片一块展览,你想它了就去看看,也让更多人知道你的故事,好不好?”最终,老太太被说服了,老马花100元收了这个皮囊。

  “农事室”的“藏品”中,大的有牛拉架子车、石磨盘,小的有驴笼头、牛铃铛,比较稀奇的有风车、木把镰刀、墨斗。可收藏这些老物件,钱从哪来?老马先是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不够,又向儿女借,前前后后花了15万元,可东西还是收不尽、买不尽。

  生于1947年的马国良,亲身经历了西戈壁村艰难曲折发展的全过程,作为村干部的他,曾带领村民们在茫茫戈壁创业致富。每当回忆起那些往事,他越来越体会到这些已被淘汰的老农具和物件身上所蕴含的价值,“别看它们又老又旧,每一件身上都有故事,耐琢磨。”

  要留得住乡愁,啥是乡愁?老马想,乡愁不就是人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所用器具的感情吗?如果祖辈生活的村落没有了,原有的生产生活工具没有了,乡愁又能在哪里安放呢?

  这一阵,老马正与一家旅行社商谈,计划再办一个“农耕文化体验馆”。他设想,在一块空地上摆几十架犁头和播种耧,让游客和年轻一代现场体验一下耕地犁地,试试这些农具在过去都是咋用的,“这也是不忘本吧!”他说。

[责任编辑: 罗晓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