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文化滋养时代心灵——探访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

2022年05月23日 09:32:58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5月18日,新疆博物馆扩建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扩建后,该馆上新了哪些文物,解锁了哪些新场景,增设了哪些新功能,释放了哪些新力量?记者带您一起探访。

  理念更新 功能更全

  “我去过全国十多家同级别博物馆,这里设计理念新、公共区域大,毫不逊色,可以‘泡’一天细细欣赏精品文物。”观众程阳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意犹未尽,给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打了满分。

  总投资3.7亿元的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分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占地面积12255平方米,一二期场馆建筑面积为49608平方米。作为扩建工程,二期建筑空间“口”字形和一期场馆组合成一个“合”字,整体空间更开放、更多元、更和谐。公众服务区域和文物典藏区面积之和占建筑面积的70%以上,把更多空间让位给文物的保护和展示,让位给观众参观、体验和休闲活动,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新疆博物馆为大众服务、为文物服务的初心。

  二期建设项目负责人赵德文指着“口”字形中间的圆形建筑说:“这是占地400平方米左右的公众休闲区,内设餐厅和咖啡厅。参观后人们可以进去休息,让博物馆之旅更从容和轻松。”

  “随着二期新馆开馆,新疆博物馆在规模、功能和服务等方面全面升级。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更好发挥博物馆功能作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用文物讲好中国新疆故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疆博物馆职责的重中之重。”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介绍,二期新馆一楼是文物修复室,将定期对公众开放,二楼是《新疆历史文物展》,三楼正在布置文书展,四楼利用数万册馆藏文献资料设置成阅览室。“下一步,我们将引进更多精彩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精品文物 你我共赏

  珍贵的锦绣毛纺织品、多民族历史语言文字简牍和纸质文书、精美的壁画雕塑和艺术品……在全新推出的《新疆历史文物展》上,一件件精品文物展示着新疆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观众驻足观赏。

  “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凝视着发黄的文书,71岁的文博爱好者周新强有些激动,“遗址出土了一大批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唐代文书,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看到这些最新考古成果。”

  《新疆历史文物展》自策划筹备至开放历时4年,展览以中国通史、新疆地方史为脉络,由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辽金时期、元明时期、清时期等7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先秦至清代各个时期精品文物1570件(组),较从前展出文物增加了一倍,其中近500件展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丰富的展品满足了不同爱好、不同层次观众的观展需求。

  “我们遴选新文物时有一个原则,就是体现新疆考古新成果、新发现、新研究。”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说,目前新疆有11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8项在《新疆历史文物展》不同展厅有所呈现。

  “近年来,新疆考古发掘成果丰硕,展出的展品都有以下共性:一是实证历代中央王朝统辖治理新疆,二是准确揭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涵,三是讲述新疆为丝绸之路互鉴融通作出的重要贡献。”于志勇说,文物展陈的布置、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和生动的讲解,让各族群众“知来处,明去处”,从历史中汲取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沉浸式体验 活化历史

  漫漫黄沙中,穿过一个个棱形、圆形、桨形的胡杨木桩,观众尼沙古丽·艾尔肯“置身”罗布泊神秘的小河墓地考古现场。

  在新疆博物馆四楼数字化体验厅,体验了“新疆文物古迹一站游”后,尼沙古丽兴奋不已:“不去楼兰也能穿越到4000年前的小河墓地,开启奇妙漫游。”

  数字博物馆建设在互联网时代让文物科普有了更多元、更新颖的“打开方式”。新疆博物馆2万多件文物基本实现数字化,如何让数字化文物更好地服务广大观众?全新推出的“新疆文物古迹一站游”“文物活化舞台剧”“全景科普服务观众”3个“数字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项目”,是新疆博物馆大胆尝试和创新的成果。这些项目不仅能够跨越时空让公众领略文物之美,更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让文物“活”起来。

  在“全景科普服务观众”项目中,观众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在数字化展示交互系统全景展厅里漫游,还可以移动、放大、旋转文物,进行“陈列布展”或“修复文物”,打造个人专属的展陈互动空间。

  “文物活化舞台剧”由《五星出东方》《龟兹乐舞》《古往今来》《小河公主》《音韵和鸣》5个剧目组成。这些剧目以馆藏文物、“克孜尔千佛洞”等为切入点,创新性地将文物融入生活场景,尽量还原一系列文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风貌和艺术样式,为广大观众展示新疆自古与中原地区历史相沿、文化相通、人文相关、根脉相连的紧密联系,让观众耳目一新。

  “从古到今,虽然学习的形式有变化,但人们使用同样的教材,学习同样的内容,说明新疆各民族文化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当看到汉代的小朋友手持《苍颉篇》汉简、唐朝的小朋友卜天寿拿着书本,和手持平板电脑的现代小学生一同出现在舞台,共同吟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观众何家俊领会到《古往今来》的深刻寓意。

  何嘉介绍,接下来,新疆博物馆将研发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使得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有机融合、相互印证、互为补充,让各族观众在亲眼欣赏和亲身游历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

[责任编辑: 古丽革乃·艾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