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若铁路上与历史文化相约 | 且末:丝路鸣新曲 静听箜篌响 

2022年06月22日 19:33:4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读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人都记得一句:“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箜篌是什么?在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里,可以看到这种古老乐器在2800年前的样子,也可以在且末县看到它传承至今形成的音乐文化亮点。

IMG_20220517_161347

且末县出土的箜篌(上)和哈密市出土的箜篌(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摄

  1996年,考古人员在且末县的扎滚鲁克墓地发现了木竖箜篌,它由音箱、琴颈和琴杆组成,音箱和琴杆有残缺,琴弦已不见,琴杆体截面为椭圆形,琴杆上部有3道明显的系弦痕迹。它的出现在考古界和音乐研究界引起轰动。

  据实物研究和文献记载,箜篌有卧、竖、凤首3种形制,最早出现在战国至西汉时期,随后多个朝代都在民间和宫廷盛行,尤其是在唐代,它的演艺水平达到峰值,并流传到周边地区,直到明代后期这项技艺失传,逐渐消失。不过,今天在龟兹壁画上还可以看到弹箜篌的画面,后来在吐鲁番市、哈密市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原始形态的箜篌。

  箜篌音域宽广,音色纯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组织当时国内音乐家、乐器制作师完成了制作上百件民族乐器的工作,包括一些古老乐器,这让箜篌得到了重生的机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苏州等地相继开始专业制作箜篌,设计出多种形制,并开始推广箜篌教育,批量培养演奏者。

  作为“箜篌故里”,且末县2016年建立新疆首个箜篌公益教学及师资培训基地,设立箜篌“种子教师”和“箜篌娃娃”项目,在当地几所中小学挑选出音乐教师和有兴趣的学生学习箜篌演奏。随后又定期举办箜篌比赛和专场演出,推动箜篌艺术传承发展。

  且末县第一中学音乐老师梁璞是最早接受培训的箜篌教师,还多次去北京参加集训,跟随著名箜篌演奏家鲁璐学习。回到且末后,她和她的同伴们在课外时间,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免费为中小学生做箜篌培训。

学习箜篌的中小学生参加演出。 且末县委宣传部提供

  16岁的古丽再排尔·穆合塔尔是“箜篌娃娃”中的佼佼者,在不同级别范围的箜篌比赛中获奖,还参加过《中国梦想秀》。她的梦想就是考上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深造箜篌演奏,把这项艺术永远传承下去。

  且末县在2019年已制定中小学传承、弘扬箜篌艺术的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在今年内,完成20名箜篌“种子教师”和100名“箜篌娃娃”的培养工作。

  为了让箜篌有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且末县每年10月会举办箜篌音乐会,与玉石文化节、红枣节等文旅活动搭配,成为靓丽的文化名片。

  6月16日,在和若铁路通车的首发列车上,且末县音乐老师阿依古力·吐尔孙弹起箜篌,她希望这悠扬的乐声能通过这条铁路传到更远的地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权治华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