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遇见“五星出东方”

2022年08月27日 09:03:02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海峰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苏州丝绸博物馆,期待感受江南的丝绸文化,却在这里惊喜地发现熟悉的丝路珍宝。当然,这里展出的都是复制品。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被陈列在极其醒目的位置,华彩夺目,和陈列在新疆博物馆的展品一模一样。这件汉代锦护臂的织造工艺之精湛举世公认,形神兼备的复制无异于破解近2000年前汉代顶级织造“天书”,其难度不言而喻。

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展出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复制品。记者   张海峰 摄

  这件复制品出自哪里?

  “出自国家级非遗大师钱小萍和她的团队。”讲解员告诉记者,钱小萍是一位传奇女性,她不仅是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创始人和首任馆长、宋锦织造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还是首届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就“藏”在苏州丝绸博物馆院中的绿荫里,是一座不起眼的白色小楼。上百件展品多是钱小萍的丝织品杰作,“巧夺天工”4个字在她的作品中得到生动阐释。

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中,关于她的介绍。 记者   张海峰 摄  

  在靠墙的一个玻璃展柜中,记者看到了几本发黄的笔记,有钱小萍为分析丝织品经纬结构画的各种草图,也有文字记录,还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复制过程中出的丝织小样。

  讲解员热情的介绍和这些一手资料,为记者“复原”了十几年前,钱小萍带领团队复制国宝的全过程。

新疆博物物馆展出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复制品出自钱小萍团队。 记者 张海峰 摄    

  1995年,这件汉代锦护臂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这件宝物不大,长18.5厘米,宽12.5厘米,和成年男性手掌大小相近。它用红、黄、蓝、白、绿五色丝线,织出汉式典型图案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禽瑞兽,祥云、星辰穿插其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小篆文字穿行在缭绕的云气之中。其织造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研究发现,这件国宝是在汉代官营织造里完成的,代表了汉代织锦的最高水平,更是一件孤品。

苏州丝绸博物馆展出的丝路珍宝复制品,这几件文物原件均为新疆出土。 记者   张海峰 摄

  历经近2000年的岁月,这件汉锦孤品已经非常脆弱,复制和保护成为同等重要的事。时任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所长的钱小萍,因之前成功复制过不少古代织锦,受国家文物局邀请,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及新疆博物馆联合,一起来挑战这项高难度的复制工作。

  复制文物要遵循“尊重原文物,不容许一点差错”的原则。复制这件汉锦有两大技术难题:一个是五重经锦,另一个是色彩鲜艳。

  接受任务后,钱小萍带领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的团队,先后两次来新疆博物馆,对文物原件进行测试分析和研究。“因为年代太久、文物珍贵,织物不能用手触摸和拆拨。我们只能隔着玻璃,借助经纬密度镜观察织物内部结构。我发现,这件汉代织锦竟是我们此前从未复制过的五重经锦!”钱小萍在笔记本上写道。

苏州丝绸博物馆展出的复制品让这件汉代丝绸华彩再现。记者   张海峰 摄

  讲解员介绍,“五重”,简单说就是经线有5层、5种颜色。由纵向的经线扮演主角,色彩的变化和花纹的显示全都靠经线变化来完成,俗称“经线起花”;而纬线只是配角,主要起固定的作用。

  凭着多年复制三重经锦、四重经锦古代织物的经验,钱小萍画了许许多多解析图,带领团队实验了多种织法,还试织了小样。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破解了这块汉锦织造的“技术密码”。

  另一个难题染色接踵而至。“使用古人用的天然植物染料,不到一个月就褪色了,我急得睡不着觉。请教了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的工程师,对植物染料的牢度进一步研究,一次次尝试,终于成功了!”钱小萍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艰辛的过程。

  历经4年的努力,2003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终于复制成功。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召开的鉴定会上,各方专家一致认为,该复制品达到“质似、形似、神似”效果,复制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代替原文物陈列。如今,在新疆博物馆中常年展出的,便是钱小萍团队的复制作品。这件形神兼备的复制品集聚了原件的所有历史文化信息,从而使国宝级的文物原件得以“隐身”保护。

  在苏州丝绸博物馆,记者有幸见到了更多丝路珍宝复制品,其中有尼雅遗址出土的汉晋丝织品“王侯合昏千秋万寿宜子孙锦衾被”、和田民丰东汉墓出土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花鸟纹绵”和南北朝“灯树纹锦”……它们大都是国家一级文物,闻名中外。出土时多为残片的古代丝织品,经过钱小萍和同事们的努力,被完美复制,芳华再现。更多人得以一睹这些国宝文物的风采和神韵,了解中国古代丝织技术的精湛超绝、中华丝绸文化的渊源流长,这让钱小萍感到骄傲。

这件复制品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我国丝绸工艺的高超,文物原件也是新疆出土。记者   张海峰 摄

  讲解员告诉记者,钱小萍虽然已经84岁,依然在探索丝绸艺术新的表现形式,在为传承中华丝绸文化忙碌着。

  在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循环播放着一段十几年前记者采访她的视频,她深情地说:“你问我是什么力量促使我这样做,我总结了一个字,是爱。爱丝绸,爱祖国的文化,这是一种执着的爱,融化在血液里,是我力量的源泉。”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赵静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