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2022年09月06日 09:33:5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走进县城看发展·拜城·地标】

克孜尔石窟景区一角(8月5日摄)。 崔玉永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洁云

  来到拜城县,举世闻名的克孜尔石窟是当之无愧的地标景点。

  从克孜尔乡向东南方向驱车行驶7公里左右,在连绵戈壁和赤红的雅丹地貌中,便可见清澈宽阔的渭干河流淌而过。雄伟壮丽的克孜尔石窟就坐落在河边却勒塔格山崖之上。

  拜城历史上曾为古龟兹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佛教从印度而来,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带,古龟兹国就成为其中的重要桥梁。

  这群绵延3公里的石窟开凿于公元3世纪后期,公元9世纪衰落,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2014年,这里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重要遗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经沧桑,受风雨侵蚀、地震、人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克孜尔石窟损毁严重,如今现存已编号的洞窟236个,其中窟形完整的有135个,存有1万平方米壁画。

  几世苦修行善的佛祖、婀娜多姿的伎乐天人、千姿百态的动物、穿盔戴甲的武士、王公贵族以及手持农具(坎土曼)挥棒吆牛的农人……虽然饱经沧桑,但残留壁画那精美造型和丰富色彩依然让游客们感到震撼,几平方米的石窟,立时成为故事与艺术的殿堂。

  “这两个月每天的游客平均有800人左右,高峰时能达上千人。”又一批游客听完猴王本生故事走出洞窟后,讲解员徐坤擦着汗说。他是在此实习的新疆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学生,“没有一定的历史、佛教知识,很难看懂这些壁画。能通过讲解帮助游客们理解感受到石窟壁画的精美和珍贵之处,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徐坤说。

  与此同时,在48号窟等一些壁画风蚀剥落严重的区域,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抢救性加固保护与修复。近几年,新疆龟兹研究院通过图像技术机构,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数字数据采集、数字三维测绘,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举办高清图片展,让克孜尔石窟壁画与古西域龟兹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克孜尔龟兹壁画临摹辅导课还走进拜城县城乡各地的小学课堂,深受孩子们欢迎。

  天南海北纷至沓来的游客,让克孜尔乡乌堂村村民艾力·依米尔的饭店生意日益火爆。曾经他的饭店离景区有3公里,生意马马虎虎。2019年起,拜城县开始建设一条由克孜尔石窟通往乡政府的观光农业产业发展带,同时,在温州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克孜尔乡政府附近建起了一座以接待各地游客为主的丝路驿站,由此,拜城县的旅游大环线正式形成。这条黄金游环线,将克孜尔石窟景区扩大到周边的克孜尔乡乌堂村和克孜尔红石林、克孜尔水库、拜城胡杨林等景区景点。

  如今,艾力的饭店就开在游客服务中心旁边。“景区就是我家致富的金钥匙。道路通了,我的生意一下子好了好几倍。”艾力说,游客们都爱吃他家的烤肉、拌面,店里的葡萄、苹果、无花果等特产也很受青睐。

  随着拜城县小城镇建设的大力推进,克孜尔乡的主要街道也聚集了琳琅满目的各类商铺,每个村庄都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一天比一天美,不少村民像艾力一样端起了旅游的“金饭碗”。

  如今,拜城县正积极将克孜尔石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要积极打造龟兹石窟文化旅游品牌,发展特色文化游,让丝路龟兹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拜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苏比努尔·外力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罗晓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