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看新疆·疆湖传说丨天池边132岁石碑讲述山川故事

2022年10月02日 18:37:19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天山天池,有来自200多万年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留下的绝美景致,有来自3000多年前周穆王与西王母湖边欢筵对歌的传说,还有“站立”在灯杆山山坡上远望碧波的博克达山庙遗址。

mmexport1664628394939

自然光影为天池披上彩衣。孙家斌 摄

  “依据遗址原貌,天池景区已经对博克达山庙进行了重修,改名为灵山寺,目前建筑整体建设已完成,内部陈设还要依据专家的研究来做。”10月2日,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宣传教育法规处处长刘文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灯杆山是天山天池风景区的景点之一。在西坡的松林间,建于1888年的博克达山庙丰富着天山天池的文化内涵。民间有说法称,曾经庙里的人在山顶立杆挂长明灯,预示世间太平,遥遥为远处城中(指今乌鲁木齐)的百姓祈福,这也是灯杆山之名的来源。

mmexport1664628310690_edit_102954429008768

“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碑。阜康市博物馆资料图

  201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对博克达山庙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名为“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的石碑。

  从博克达山庙的遗存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建筑面积约有800平方米的长方形院落,曾有广场、山门、大殿、厢房,门前还用片石铺出了台阶和道路。除了石碑,遗址内还发现了建筑砖瓦、灯盏等文物。

  “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碑仅存碑额和右下角残缺的碑身,碑额雕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碑身用楷书刻着26行“建修博克达山庙记”正文,记载着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建庙宇,一年后建成的过程,并对当时天山天池的自然景观以及庙所在位置周边的地理环境做了描述,1890年新疆布政使魏光焘奉旨立碑。

  这座碑目前藏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物馆,碑文指明了博克达山庙是清朝中央政权实施官主山川祭祀的一处山庙。考古人员称,博克达山庙遗址和石碑是在新疆首次发现的官主山川祭祀实物证明,之前只有文献记载。

  官主祭祀是中国古代官方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活动是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实施统治的重要象征,“建修博克达山庙记”碑的发现更实证了清政府对新疆的有效管理,对学术界的山川祭祀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据记载,清时期乾隆帝曾两次下文“祭告”博格达山,后来每年春秋两季,官方都会组织祭博格达山活动。光绪年间,新疆布政使魏光焘还曾向光绪帝奏上《阜康县需用祭祀山神祭品由司库支发片》,恳请朝廷拨付每年两季的祭祀品费用。

  在天山天池周边曾建过很多庙宇,都因为战乱导致衰败而废弃,其中铁瓦寺、娘娘庙后来相继被重修,今天游人仍可见到它们的样貌。

  天山天池之所以曾有诸多庙宇,与它和博格达峰相依的地理位置有关。高大险峻的博格达峰被称为冰雪圣峰,民间认为它有强大的自然力量,也使得它周边有很多与崇拜雪峰或祭祀有关的印迹,比如位于阜康市四工河谷上游龙脊山的博格达峰岩画所在区域,就被考古专家判断曾用于祭祀。

mmexport1664628805863

天池与雪峰的辉映。孙家斌 摄

  近年来,逢元旦和春节,有不少游客会来到天山天池景区参加迎新祈福活动,将美好的愿望诉予壮美的博格达峰和沉静的天池,同时体验活动现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

  “我们将积极挖掘和展示天池在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文化内涵,让天池在文旅结合上走得更稳更远。”刘文艺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范国斌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