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博物馆:再现历史 探秘若羌

2022年12月24日 10:45:28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3800年前,罗布泊一带的古代居民戴的渔夫帽长啥样?她们使用的手提包又是何种款式?近日,若羌县楼兰博物馆推出的“米拉有故事”系列短视频,向人们再现了罗布泊早期居民时尚又独具特色的生活片段。

楼兰博物馆的外观建筑有楼兰美女形象。天山网-新疆日报 赵梅摄

  “以前在博物馆参观,只是觉得罗布泊出土的毡帽跟现代帽子很像,很时尚。看完短视频故事,才知道原来毡帽里还蕴含了那么多文化内涵。”12月22日,在若羌县楼兰博物馆参观的文博爱好者潘美琪说,“罗布泊出土的草编篓也很精美,和现代的手提包很像,反映了当时人高超的编织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若羌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建峰介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楼兰文化,楼兰博物馆于近期围绕楼兰遗址、小河墓地等出土的文物,推出“米拉有故事”系列短视频,截至12月22日,已推出十期,浏览量达10余万次,“在短视频的带动下,12月以来,若羌县楼兰博物馆的游客接待人次也有所上升,每天达200至300人次。”

楼兰博物馆门前的佛像建筑。天山网-新疆日报 赵梅摄

  若羌县楼兰博物馆馆长冯京说,该馆是国内首家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人们深入了解楼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目前,馆藏文物有4113件,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近百件,这些文物均出土于罗布泊境内的楼兰古墓、楼兰古城、米兰遗址、小河墓地等遗址。

  为深入挖掘楼兰文化内涵,2017年,若羌县对楼兰博物馆展厅进行改造提升,新增了小河墓地、楼兰遗址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并且增设了场景还原电子设备。去年,该馆又实施了数字化预防性保护项目,对馆藏370余件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全方位观赏这些文物。

  与此同时,楼兰博物馆为做好“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工作,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馆藏文物宣传活动,录制播出30余个短视频。积极和学校合作,开展“小小讲解员”寒暑假培训班,目前已有500余名学生参与。

楼兰博物馆内的纸质文书展柜。楼兰博物馆提供

  近期,楼兰博物馆又在积极建设巴州米兰长城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计划结合米兰遗址及周边烽燧遗址,进一步提高若羌县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吉林、新疆等地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楼兰博物馆挂牌建立研学基地,编撰《百年楼兰学研究》《楼兰文物集成》等专业书籍,积极推动楼兰考古学文化构建。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姜岚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