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来新疆 专家:换一种方式“打开”坎儿井

2023年02月19日 13:27:14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IMG_20230217_161250

看片会现场。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刘萌萌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直到今天仍生生不息,滋养绿洲,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这种火热的生活,正是我们的世遗中国色,也是我们在讲的故事。”2月17日,在乌鲁木齐举办的文化节目《万里走单骑》第三季新疆站第一期《坎儿井》看片会上,该节目出品人赵振鹏说。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第十期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演员周韵、唐九洲以及飞行嘉宾王濛、艾热的新疆第一站,来到吐鲁番坎儿井,探寻润育新疆2000多年的“水密码”。

  自治区政协和自治区文博院、自治区文联、新疆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观看该片,进行评析,给予充分肯定。

  新疆画报社副总编辑赛力克·努尔地巴依称,节目巧妙地通过互动、游戏等参与感极强的方式,把世界遗产的风貌介绍给观众,让世界遗产“活起来”,带领观众换一种方式“打开”了坎儿井。

  在深达17米的地下暗渠,节目将镜头对准单霁翔所寻访的吐鲁番市高昌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木拉提·乃吉木丁和坎儿井的修复师们,展现数代人为坎儿井修复奉献终身、力求保护好这一“活态”文物的故事。自治区文联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曹馨予为“坎儿井”所传达的精神而感动,她说:“向平凡而又不凡的遗产根脉守护者致敬,节目镜头所触碰的不仅是千年文化的面貌,还有文化的内里与灵魂。” 

  新疆著名诗人、作家黄毅说,《万里走单骑》的创新点在于访谈和录制方式的创新。节目运用现场访谈、跟进摄影、无人机摄影、动画模拟等多种方式,把世界遗产地的面貌以灵动、立体和生活化方式展现给观众。“坎儿井曾有过图书、图片、纪录片、影视作品等许多呈现方式,老题材如何做出新意,适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这是节目带给我们最大的思考。”他说。

IMG_20230217_161148

看片会现场。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清凌凌的井水从坎儿井的出水口流出,沿着新修的明渠流向不远处的涝坝。涝坝旁,孩童嬉戏、妇女浣衣……节目中的这一幕让文艺评论家、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原编审骆娟感慨不已。“吐鲁番是我的家乡,人们习惯于把坎儿井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正是由于坎儿井千百年来源源不断地将冰雪融水,从高山之地运送到吐哈盆地里灌溉绿洲,荒漠戈壁之上才有了载歌载舞的生活,才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吐鲁番成为人们繁衍生息的家园、各种文化交融碰撞的枢纽,可以说坎儿井是‘丝绸之路上的生命线’。”她说。

  吐鲁番市境内目前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属于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新疆坎儿井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室文博副研究馆员孙维国认为,坎儿井不仅是文物资源,也是活的文化遗产,拥有很强的生命力,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在使用坎儿井进行农业生产。“吐鲁番出土的一些文书、文物中,有很多和水利相关的内容,文物价值的深入挖掘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更需多加探索。”他说。

  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前人留下的瑰宝,还是活的文化和传统,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述方式和创新的手法,以鲜活面貌展示给更多人,滋养生活,浸润心灵。新疆师范大学文化润疆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卫东评价称,节目中, 曾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曾在2010年考察吐鲁番市艾丁湖乡干店村一组坎儿井时,下到近20米的井下对暗渠加固进行实地察看。时隔13年,他再次实地探秘坎儿井,使故事更鲜活也更真实。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赵静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