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瑰宝 | 这款小河墓地的“手提包”原是盛饭碗?
2023-03-11 13:18:0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出土于小河墓地的这件青铜时代草编篓,它精美的外形和精湛的工艺,会让人以为它是一件现代工艺品,或者是民间艺人制作的手提包。然而,它却是那个时代用来盛装食物的器皿,功能类似于今天的缸或者碗。
小河墓地每座墓葬里几乎都随葬有一件草编篓。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图
这件草编篓出土时,放置在墓主人的右侧,口大、底小,织得紧密又精致,口沿处有棕褐色提绳,口部覆盖有棕褐色毛毡,用数道毛绳缠绕捆绑,篓身上有不同颜色的草编织出的几何图案,篓内盛装的食物已干结。
在新疆博物馆先秦时期展厅里,草编篓和小河腰衣、毡帽、短靴、毛织斗篷共同展示着小河人高超的编织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在新疆博物馆先秦时期展厅里,这件草编篓和小河腰衣、毡帽、短靴、毛织斗篷摆放在一起,共同向游客展示着小河人高超的编织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很多观众透过它们,能联想到小河人的穿衣潮流,然而,他们却无法猜想出这件草编篓在小河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是小河人使用的手提包?还是一件生活用具?
草编篓是用植物茎秆或者根茎纤维,采用古老的绞编技法编织而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图
“这件草编篓应该是小河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器物,因为在小河墓地中,考古人员没有发现陶器,但是,每座墓葬里都随葬有一件草编篓。”新疆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说,这些草编篓的外形各异,有圆底、尖底,还有鼓腹形等,它们是用植物茎秆或者根茎纤维,采用古老的绞编技法编织而成。篓身上有用双色草编织出的水平条纹、三角纹、阶梯纹等精美图案,所有的草编篓上都有一道提绳。“草编篓里发现有小麦、黍或者干结的食物,因此,它有可能是小河人用来盛装固体食物或者液体食物的器皿。”阿迪力·阿布力孜说。
草编篓不仅展示小河人高超的编织技艺,而且体现了当时的手工业的特点和当时人的审美情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图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在他所著的《小河墓地:罗布荒原上的中西文明交融之谜》一文中说,草编篓里常放的东西有小麦、黍,此外还有一些奶制品。这种奶制品后经分析,被认为是由牛奶与细菌、酵母菌混合而成的乳酸菌制品,学名叫“开菲尔”,是目前发现得最早的奶酪。
草编篓里常放的有小麦、黍等。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摄
小河墓地位于若羌县北孔雀河南岸的荒漠中,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墓葬300多座。墓地规模宏大,出土遗物丰富,保存较好,分南北两个区域,分层有序埋葬,墓葬前立有桨形和柱形立木,以及高大的木雕人像和绑缚牛头的立木等。小河墓地是目前发现的塔里木盆地年代最早的青铜时代墓地,时代距今4000至3400年,该墓地曾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