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起眼的大土墩演绎的丝路繁华

2023-08-08 17:10:21    来源: 天山网

  7月8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第一届奇台历史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在奇台县落幕。国内15家考古文博机构与科研院所及19所高校的考古专家、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深入讨论,31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他们从中西文化的交汇、佛教的兴盛、景教的东渐、边疆考古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阐释了唐朝墩古城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新疆历史文化及边疆考古的多重价值。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魏坚说,在唐朝墩城址轴线中部和偏北部分别清理出唐代至元代的佛寺遗址和景教寺院遗址,印证了天山北麓自唐代至元代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多文化兼容的历史事实,为研究和阐释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格局形成和发展历程等问题,提供了生动而坚实的实物材料。

唐朝墩”的身世之谜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角,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的绿洲廊道中部,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东端一处重要的军政建置和交通枢纽。唐朝墩古城遗址现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1962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人们曾在城址内捡拾到“开元通宝”等唐代遗物,又因为城北墙正中央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土墩,“唐朝墩”这个名字便不胫而走。

位于天山北麓雪山脚下的唐朝墩古城遗址。(图片由中国人民大学提供)

  2018年到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持续进行了5年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基本厘清了古城遗址的形制布局、使用年代和不同时期遗存的文化面貌,确认唐朝墩古城遗址是唐代北庭都护府下辖的蒲类县县城,始建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延续于高昌回鹘时期和西辽,废弃于元末。

  至此,唐朝墩身世谜底终于被揭晓,更多收获与惊喜也随着考古发掘接踵而至。

出土文物证明身世

  5年来,这座见证了丝路繁华的唐代古城在天山北麓渐露真容,考古研究发掘出带有围墙的唐代院落、同时期共存的佛寺和景教寺院、罗马风格的公共浴场等类型丰富的遗迹,出土了风格独特、内涵多元的遗物,唐朝墩古城的“骨架”与“肌理”一点点明晰起来。

  “去年我们清理了遗址内景教寺院的围墙和主体建筑东侧生活区等,发掘面积862平方米,出土了文物标本30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木器和建筑构件等,这些遗物为考察景教寺院内部人员构成和各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在刚刚举行的2022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上,唐朝墩古城考古执行领队任冠汇报的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新收获,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这处遗址也入围了2022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终评。

任冠在唐朝墩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任冠供图

  2018年,考古队第一次对唐朝墩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由于对古城遗址还没有明确认识,也没有展开大规模勘探,古队将第一片发掘地点选在遗址东北角,结果在那片区域挖掘出成串的开元通宝,经过清理共有3970枚。“这批钱币可能是当时因为战争或其他意外,遗留在那里的。”任冠推测。

浴场遗址航拍图(东南-西北)。任冠供图

  之后,任冠带着民工使用洛阳铲在遗址内进行了零星勘探,两三天后,他们在古城的东北处发现了密集的红砖堆积,通过布方发掘,一座大型公共浴场遗址被发现并清理出来,给他们一个很大惊喜。

  2020年,考古队开始对城址中心高台进行发掘,竟发现了一处营建在夯土台基之上的佛寺遗址。“这座前殿后塔的回廊式佛寺,规模宏大,反映出当时佛教在天山北麓的盛行。”任冠说。

  2021年,考古人员勘探出城址北部中心有一处规模较大的房址,挖掘之后发现,建筑南北的两道墙体向东西继续延伸。“为了搞清该处建筑的性质,我们就开始扩方,越挖越大,最后发掘出了一处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景教寺院遗址,出土了400余块壁画。”任冠说,这是国内外第一处经过系统考古发掘的景教寺院遗址,是2021年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

2022年唐朝墩古城遗址发掘考古人员合影。任冠供图

  经过5年的发掘,考古队清理出唐代至元代的院落、佛寺、景教寺院、浴场等遗迹,出土了壁画以及汉、回鹘、叙利亚文字遗存在内的大量遗物,考古人员判定唐朝墩古城始建于唐代,为庭州蒲类县县城,沿用于高昌回鹘、西辽和蒙元时期,至14世纪中叶废弃。佛寺始建年代为唐贞观年间,景教寺院始建于公元8世纪上半叶,它们与古城同时废弃。

  景教寺院遗址首次被发现

  在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中,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景教寺院格外引人瞩目,因为这是目前国内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处景教寺院遗址。

唐朝墩景教寺院遗址航拍图。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古城中发现的景教寺院遗址建于公元8世纪中叶,历经多次修缮、扩建,主体建筑出自高昌回鹘时期,14世纪由于人为破坏而废弃。

  “景教是唐代传入我国的。”任冠介绍,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景教遗存数量有限。

  唐朝墩古城景教寺院遗址位于古城北部中心位置。整个寺院由结构相似的南北两组建筑构成,主体建筑为长方形,东西长约32米,南北宽约24米。

  考古队从景教寺院遗址中清理出400余块壁画遗存。由于墙体坍塌严重,保存下来的多是人物壁画下半身。最完整的一幅壁画位于北组中殿高台东面南侧墙体上,宽约0.8米,高约1.4米。画面主体为一位骑马的人物像,身着华服,骑枣红马,头部有背光,戴祥云帽冠,手握红色手杖,画面华美精致。任冠说:“它与吐鲁番高昌故城外发现的一幅景教壁画十分相似。”

景教寺院出土人物壁画残块。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此外,寺院壁画中还出现较多供养人形象,其服饰、形态等都与北庭高昌回鹘佛寺、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等新疆其他地区发现的高昌回鹘时期供养人形象基本一致。“壁画中的人物丰腴饱满、笔触圆润柔和,充满了浓郁的唐代风韵,体现出高昌回鹘对唐代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壁画的题材既有与佛教相似的供养人、祥瑞纹样等内容,也有独具景教特色的元素,体现出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的交流、融汇与创新。”任冠说。

  今年,考古队又在景教寺院发现了居址、储藏室、厨房等不同功能的生活设施,还出土了不少陶罐、陶瓮、瓷器、骨器等生活用品,以及生产工具。丰富的遗物生动展现出景教寺院的烟火气。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魏坚说:“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印证了唐至元代天山北麓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多文化兼容的历史事实,为研究和阐释丝绸之路北道东西文化交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等,提供了生动而坚实的实物材料。”

罕见的罗马式浴场

唐朝墩古城大型公共浴场平面图。(图片由中国人民大学提供)

  2018年,考古队在古城遗址东北部发现了一座高昌回鹘时期的大型浴场遗址,是一座国内罕见的罗马式浴场。

  400平方米的浴场分上下两层,上层的洗浴空间已被千年岁月夷平,地表之下烟道和供热系统好似“迷宫”。红砖砌成的一根根方形支撑柱,把地下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再用方砖铺成的地板,与上层分隔开来。

  整个浴场由门厅、工作区和中心洗浴区三部分构成,不仅有更衣室和热水室,还有温水室、冷水室,甚至有桑拿蒸汽浴室。

  在浴场中出土的各类遗物、墙面的装饰彩绘上具有鲜明的中原和本地特征,生动反映出东西方建筑传统和技艺在丝绸之路上的交融与创新。

一睹“唐朝墩”藏着的宝贝

这一组陶器被人们称为“洗护六件套”。(图片由中国人民大学提供)

  浴场出土的一组陶器被人们称为“洗护六件套”。它由大小不一的6件陶盆、陶壶、陶罐等组成,其中的陶壶多是单把带流,考古工作者推测,它们很可能是洗浴时的盛水器具,分别盛冷水、温水、热水。

迷你又呆萌的陶制奶瓶。(图片由中国人民大学提供)

  唐朝墩古城遗址出土了一件迷你又呆萌的陶器,只有8厘米高,胖嘟嘟的“肚子”中央有个凸起的小纽,带孔。后来,考古队看到中亚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过多件相似的陶器,内部均检测出奶制品残留物,被认定为当时婴幼儿的奶瓶。

做工精制的“美容套装”。(图片由中国人民大学提供)

  考古工作者还在唐朝墩古城遗址中的景教寺院,出土了高昌回鹘时期的“美容套装”:骨质梳子、牙签、牙刷。其精致程度,让考古工作者感叹,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对颜值的追求丝毫不逊于今天的人们。

图片

唐朝墩古城佛寺出土的石佛像。来源:民族画报

图片

唐朝墩古城佛寺出土的开元通宝。来源:民族画报

  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印证了唐至元代新疆民族融合、宗教共存、文化多元的历史事实,展现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更为研究和阐释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生动而坚实的物证材料。

  (整合:王荣  来源:民族画报、光明网、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 姜岚 范国斌 纪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